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坚韧之质,历尽沧桑更显光辉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坚韧之质,历尽沧桑更显光辉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说新语・言语》中有句话:“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莎士比亚说:“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以上两则材料很具有启发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名言:“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以及莎士比亚的名言:“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这两则材料,撰写一篇文章,体现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这两则材料都传达了相似的主题――坚韧与气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种种困境,如何在这些困境中保持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成为我们在人生旅程中必修的一课。
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引述材料:简要介绍《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名言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引出文章主题。
阐述坚韧与气节的意义:分析坚韧与气节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举例论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具备坚韧与气节的人如何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的价值。
培养坚韧与气节的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给出建议和措施。
总结:总结文章内容,强调坚韧与气节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困境中保持坚韧,迎接挑战。
在撰写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紧扣主题:文章要围绕坚韧与气节这一主题进行论述,避免跑题。
结构清晰:文章要有明确的结构,合理划分段落,使内容层次分明。
观点鲜明: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能够明确表达自己对坚韧与气节的认识和思考。
语言优美: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增加可读性。
举例典型: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论证,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种种困境。如何面对这些困境,往往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句话意味着,面对困境,有些人像蒲柳一样脆弱,一遇到困境便凋零;而有些人则像松柏一样,历经风雨,愈发坚韧。另一方面,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这正是对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韧与气节的肯定。
在我看来,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并非取决于他的顺境,而是看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正如松柏在寒冷的冬天里,仍然保持着翠绿的枝叶,为的就是等待春天的到来。这种坚韧与气节,使我深感敬佩。
回想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逆境中表现出坚韧与气节的人物。西汉名臣苏武,在被匈奴囚禁十九年后,仍然坚守节操,不愿背叛祖国。他曾在《报李陵书》中写道:“生男埋名,生女灭声,臣独何罪?”这种气节,令人赞叹。又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面对世俗的压力时,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辞官归隐,写下许多赞美自然、抒发自己情怀的诗篇。这些人物的故事,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但在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培养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如何去培养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在心中坚定地树立起信念。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才能够坚持下去。其次,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这样,在逆境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最后,我们要学会从逆境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升。
在我看来,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不再害怕,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正如松柏在霜雪中愈发茂盛,我们在逆境中也要展现出坚韧与气节,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总之,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彰显出一个民族的脊梁。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面对困境,培养逆境中的坚韧与气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