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五篇鸿文结构赏析
《人民日报》五篇鸿文结构赏析
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先锋
国家主席*在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时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厚望。(引言开篇)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说明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应珍惜优越的发展环境、广阔的成长空间,在新征程上立下“鸿鹄志”、练就“铁肩膀”、当好“接班人”,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先锋”,让青春在奋斗与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立下志向、练就本领、树立担当,争做青年先锋,是文章的论点)
立下“鸿鹄志”,争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青年。(分论点1,立志就是有梦想)理想如星辰,可以照亮前行方向,给予无穷力量。(过渡句,将理想比喻成星辰,说明青年有理想的原因)回望历史长河,不论是“锥刺股”的苏秦、“头悬梁”的孙敬,还是囊萤映雪的车胤、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论是17岁离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毛泽东,还是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都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追梦圆梦,不管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定脚步向前,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志气、展现青春风采。以青春因梦想而精彩,梦想因追逐而绚烂。(举例论证,把与人物有关的典故或诗句形容词化,作为定语来修饰中心语,连续使用形成排比,增强文采性,提高论证力度)新时代的青年,应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遇到任何困难,都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本色;要涵养不惧质疑、勇于追梦的精神,摒弃得过且过、拈轻怕重的安逸思想,时刻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在追逐青春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向前、阔步前行。(提出建议,阐述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梦想,一是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挑战困难。这一段的写作逻辑和其他几段基本一致,是“分论点+说明原因的过渡句+论证+建议”的层递式写作逻辑,其优点是作者写起来简单,读者读起来轻松)
练就“铁肩膀”,争做勤学善学、既博又专的青年。(分论点2,练就铁肩膀就是增长本领)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代能吸收多少养分,影响着一个人以后能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业、结多大的“果实”。(过渡句,将青年时代比拟成果树,说明青年增长本领的原因)步入新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论证,陈述社会发展对青年的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应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爱好、一种工作责任,积极主动学习、持续加油充电,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自身的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干事本领;要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积极联系实际学,对照差距不足改,在理论学习和切身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干事创业的能力基础,增强敢战能胜的信心和底气。(提出建议,阐述青年如何增长本领,一是学习理论,二是理论联系实践)
当好“接班人”,争做锐意进取、实干担当的青年。(分论点3,当好接班人就是有担当)*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引言论证,说明有担当的价值)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能否做到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既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过渡句,从个体、党和国家等层面说明青年必须有担当的原因)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青年,应时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现实含义,发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作风,以干事创业敢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咬定目标、真干实干、久久为功;要增强主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敢于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奉献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提出建议,阐述青年如何做到有担当,一是有实干精神,二是思想与行动自觉)
以青春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陈宝剑
“国家需要我”,(首句点明论点,与标题是隐含式衔接,相互形成因果关系,以青春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因为国家需要我)这是1965届校友陈国荣坚守雪域高原、把青春献给西藏的动力;“基层是把党的关怀送进每个群众家里的涓涓暖流”,这是2012届毕业生毕鹏在新疆喀什疏附县工作的心得;“作为高原孕育的孩子,如今我回到高原、回到壮阔江河的源头,也是回到自己的初心”,这是法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平措顿珠选择扎根基层的原因……前不久,在北京大学选调生出征仪式上,“老中青”三代北大人讲述自己服务人民、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给广大师生以深深感动和奋进力量。(事例引入,三个“这是+小句”,按照时间顺序将不同年代的典型人物事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上并列的排比句,语势上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分论点1,强调青年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过渡句引用领袖的讲话,在内容上提高了文章的站位,在结构上以讲话中的志气、骨气、底气等为轴心,自然衔接下文)
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增强接力奋斗的志气。(分论点2,从理想方面培养青年的志气)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一代代北大青年立鸿鹄之志、养浩然之气,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总括性事实论证,按照“典型学校―大批青年―整个民族”的语义逻辑,概述青年有理想志气的普遍性)五四运动前后,在李大钊等引领下,一批北大新青年在北大红楼会聚,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改革开放之初,北大学子在燕园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激励无数青年投身国家发展进程。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新时代的北大青年,有逆行出征的援鄂医疗队员,有携笔从戎的特战女兵,还有潜心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研骨干……(代表性事实论证,按照“过往+当下”的时间逻辑,列举北大青年薪火相传的典型事迹,对上文进行补充。作者组织语言的方法值得学习,一方面,“李大钊等引领,北大新青年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北大学子喊出口号,激励无数青年投身国家”,层层有序地将代表性人物延申至广大青年,另一方面,“有...有...还有...”中以动词、动宾短语作为定语来修饰人物,增加了文章了的感情色彩)他们用生动实践诠释着:只有汇入国家事业的大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只有融入时代发展的江河,奋斗才能无限精彩。(回扣论点,以比喻句的方式,对所列举例子进行总结式评价)
勇于担当作为,引导青年增强实干笃行的骨气。(分论点3,从担当面方面培养青年的骨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过渡句,阐述青年有担当的原因)2021年,北京大学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每年选调生签约人数呈持续上升态势。“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在学校举行的出征仪式上,毕业生用一首《祖国不会忘记》,唱出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举例论证,按照语法来说,“表现思想境界”“表达担当精神”是正确的搭配,而作者却用“唱出”一词,可谓独出心裁,充实了文章的词汇,增强了表达效果)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途径,也是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回扣论点,说明青年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练就过硬本领,引导青年增强报效祖国的底气。(分论点4,从本领方面培养青年底气)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过渡句,阐述青年时期练本领的原因)正如水稻的生长分由苗而秀、由秀而实等几个阶段,人生的成长也有不同的时期,而青春恰如植物之“秀”――抽穗扬花的阶段,这一阶段能吸收多少养分,决定着以后所结出的“实”的大小。(道理论证,以水稻生长比喻人生的成长,形象生动地说明青年时期练本领的重要性)近年来,北京大学加强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红绿蓝”三色战略,开展重点领域就业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事实论证,陈述具体做法)如今,北大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从未名湖畔走向城镇乡野。他们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中,提升了能力、施展了抱负、开创了事业,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优秀典型。(成效体现,表达青年有本领)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现在,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千千万万青年将参与这一伟大进程,这是人生之大幸。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奋勇搏击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砥砺前行中激扬青春力量,广大青年必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呼应主题,呼吁号召青年投身国家建设,不断接续奋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