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10大押题及范文四:担当、中国精神、英雄、文化、一元类、二元类、三元类
2024高考作文10大押题,担当,中国精神,英雄,文化,一元类,二元类,三元类,高考考生快收藏,涨分神器(四)
押题一:百年变局,青年担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救亡图存的年代,青年一代发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号角。在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成为引领青年人拼搏的号角。在改革开放四十四周年之际,青年人又发出了“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时代口号。
材料二 青年,肩负国家使命;国家,赋予青年重任。
青年,生于乱世,当横刀立马,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生于治世,当尽心竭力,为民谋幸福,为国求发展;生于盛世,当不负时代,为国为民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青年勇于担当,国家才能赢得未来。
2.青年人与时代同频同步,国家才能日新月异。
3.有使命感有责任心,年轻人才能有更大作为。
4.置身于国家的舞台,方能演绎出人生的精彩。
5.肩负时代重任,铸就辉煌人生。
6.新时代造就新青年,新青年铸就新辉煌。
例文:
青春灼灼应节舞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当我们深情吟唱这首《中国共青团团歌》时,是否热血激荡,神思翩飞,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时的情景?
那时,五四青年,觉醒一代,他们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他们也想如我们一样,在美丽的象牙塔里求学。然而,山河破碎,战乱频仍,偌大中华,“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青年团员们,他们走出书斋,将自己火热的青春,融入到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
身处百年之后盛世中国的我们,无法跨越时空,遇见他们,但我们从历史、从书本、从影像看见他们年轻的模样和壮美的青春。
他们是和刘和珍一样的进步青年,追求真理,为民请命,血荐轩辕;他们是北大的演讲社团,走上北平街头,开启民智,唤醒同胞,使国人不再是愚弱的黔首,使几千年华夏之邦,不再沦为“沙聚的奴隶之邦”;他们是大革命、北伐中铁军中的青年团员,身先士卒,殒身不恤;他们是长辛店的宣讲队员;他们是省港大罢工中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青年学生;他们是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旅欧青年团员…… 这些青年团员,就是当时中国的未来,也是今日中国的先驱。他们中不少人后来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和建设。
百年历史沧桑,青春永远共情。古老中国,永远有人正年轻,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国,才有我们今天的盛世中华。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青年们接过并高擎着五四青年团员的火炬,赓续五四青年精神,以“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将青春写在中华大地上。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青春赴戎机,只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岁月静好,山河无恙;“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他们是年轻的第一书记,将才华写在大地山河之上,行以致知,砥砺青春;雪落无声,人间有情,“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们是青年志愿者,是“移动的雕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剑光寒定九州,纵身一跃而水波不兴,百步穿杨如辕门射戟……他们是奥运健儿,怒放青春之花。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岂能轻年少。在这个伟大的国度,美好的时代里,我们的灼灼青春,也应像他们一样应节而舞,方能不负峥嵘岁月稠,此生无悔入华夏。
押题二:历史故事,考教结合,调查研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东坡非常重视民间智慧,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拥戴。
任杭州知州时,苏东坡发现西湖水面日渐萎缩。他非常焦急,赶紧向当地百姓打听缘由,百姓们告诉他,这是由于西湖水浅易滋生水草,草根逐渐堆积淤泥造成的。苏东坡于是组织人力割水草,挖淤泥,将西湖整治一新。
但苏东坡并未安心,因为水草还会滋生。他再次走到百姓中间,向他们请教破解之道。有人建议将西湖沿岸水面租给当地人种植菱角。菱角的叶片是躺在水面的,它纤细的茎不会积累淤泥;而菱角长起来,水草便无法滋生。苏东坡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由此彻底解决了西湖水体淤积的难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空谈误国,调查实践兴邦。
2.调查而行之,勇挑重担。
3.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4.知行合一,助力国之复兴。
例文:
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求智慧
如果智慧是一粒种子,那么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便是孕育它的土壤。如果智慧是一滴水珠,那么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便是滋养它的源泉。如果智慧是一枚珍珠,那么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便是涵养它的扇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个人身心成长、自然生态进化、社会历史演进无不充满着规律,智慧便是开启规律大门的钥匙。惟有扎根民间,深入调查研究,找到规律,聆听百姓心声,方能获得智慧之光。
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求智慧,可让个人视野开阔。九万里赤县神州,十四万万灵光飞动。学问从来不独属殿堂,草业民间亦是广阔的舞台。如果不是扎根民间,孔子怎会在“观欹识器”中悟得做人需守正、戒自满的道理?如果不是扎根民间,庄子怎会在“庖丁解牛”中领会“依乎天理,批大S,导大U,因其固然”的养生大道?如果不是扎根民间,柳宗元怎会对“种树郭橐驼”顶礼膜拜,领会蕃民生而安民性的为政方略?
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求智慧,可让行业蓬勃发展。市井人家,三教九流汇聚。街头巷尾,各行各业驳杂。乡野民间是一座宝藏,里面深藏着行业发展的秘诀。黄帝发明车轮,离不开对被风吹走的草帽的探寻;鲁班发明锯齿,离不开对丝茅草割伤的启发。司马迁遍访民间,搜罗往昔旧闻,苦心孤诣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时珍踏遍乡野,在偏方土方中萃取精华,最终有《本草纲目》呈世。
调查研究找规律,扎根民间求智慧,可让社会稳步向前。各色王朝在历史长河中演绎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惟有人民群众左右着长河的走向。王安石不恤民情,固执己见,挫伤了农民阶级的积极性,庆历新政在襁褓中夭折。罗斯福大兴调研之风,了解民意,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群众的利益,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最终摆脱了“王朝兴替”的历史怪圈,带领华夏同胞谱写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歌。
学会调查研究,向民间求智慧,需要放下面子,弯下身子,虚心求教,万不可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向民间求智慧也需要心细如发,认真琢磨,万不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向民间求智慧更需要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戚继光向民间求智慧,在东海渔民那里借鉴“泥马”得以对倭寇乘胜追击。林占缦蛎窦淝笾腔郏在福建山林那里学得“以草代木育菌”唱响大西北脱贫攻坚序曲。女排姑娘向民间求智慧,在漳州训练基地的地板上领悟“坚持到底”的勇气捧起一座座冠军奖杯。
去民间吧,街巷里弄在招手迎接,乡野村夫在翘首以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