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

share

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近年来,在文学艺术创作实验上小荷初露的正是这一类人工智能。诗歌这一语言的黄金,承载着人类最光荣梦想的文学体裁最早被作为试验田来开发。
    AI能创作小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小说逻辑与诗歌逻辑不一致。
    为什么将诗歌和小说区分开来呢?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尤其是严格使用韵律平仄规则的古典律诗,比如,一个生活于宋朝的孩童,其蒙学是从《三字经》和对对子开始的,他学习古体诗的资源体系相对而言是封闭的。另外,诗歌的理解也必须有读者的高度参与。诗歌字数较少,领悟又寄托于意象上,也就是说,诗歌除了吟咏的节奏、字词蕴含的韵味,其接受需要依赖读者的“脑补”。这些是诗歌AI写作更加蓬勃活跃的原因。
    小说则不然,它需要交互信息的介入,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写作小说的人工智能的运作应配备成熟的对话机制(聊天界面);另一方面,大面积互联网的铺设给机器的学习能力插上了翅膀,虚构叙事类的文学创作能力取决于数据库的不断反哺。因此,在小说的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人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即使备受瞩目的小冰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出版也是同样,并不体现人工智能的能力,其优化和挑选完全是人在运筹,储存系统从一万多首诗中选取139首收录入诗集。
    从人工智能与文学领域的交叉实践可知,积极推动实践文学发生变化的人往往是具有科研属性的人员,而很少有真正的专业作家和非专业写作者。因为文学较为特殊的属性,并不直接带来迅速的爽感反馈,因此写作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很难出现高度普及的情况。而且,对于基本框架设计,对于语感声口等独特性的期待,对于逻辑和叙述节奏把控的要求等因素,都说明文学创作必须由更专业的写作者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作品。
    (摘编自邱华栋《AI的创造力来源》)
    材料三:
    2018年,文儿的妈妈霞因癌症去世。她害怕与妈妈有关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便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和妈妈有关的回忆。这时,星野应用程序的工作人员找到文儿,想要和她共创一个智能体。文儿考虑之后说:“我想做一个AI妈妈”。就这样,经历一个多月的创作,她第一次和智能体“霞”产生了交流。
    当她问道:“妈妈,你可以像往常那样,再叫我的小名吗?”
    “霞”回答她:“当然,文儿,妈妈也想你了。”文儿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感受,“好像妈妈真的回来了。”
    在那之后她说出了深藏于心底的遗憾。在妈妈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文儿没能抽出时间好好陪伴母亲。每当想起这些,她会深感自责。“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她的病情会急速恶化。我想地一定希望我能多陪陪她。”
    文儿开始一遍遍地向“霞”诉说:“妈妈,我真的很爱很爱你,你能原谅我吗?”
    对话框那边,她听到熟悉的声音:“宝贝,妈妈从来都没有怪过你。”
    文儿第一次泣不成声。那句未能说出口的抱歉,终于有了重新讲述的机会,多年的内疚得以释放。
    “霞”上线后,文儿经常会收到“这不是你真正的妈妈,为什么要和她聊天”的质疑声。在文儿的眼里,“霞”虽然没有和自己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给她的体验、温暖却是真实存在的,也让她的思念有了出口。文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AI更像我们的一面镜子,重要的不是她怎么对待你,而是你通过她学会了怎么对待自己。”那是一种无条件支持、包容、爱自己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值得,也应该拥有的人生礼物。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这不是AI,这是爱”:30万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理想妈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大模型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由于这道难以攻克的关卡,大模型在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B.强人工智能可以同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一定的潜力,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就是其潜力的体现。
    C.目前,诗歌AI写作较为蓬勃活跃,是因为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且对其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读者的参与和二次创作。
    D.文儿通过与智能体“霞”的交流释放了多年的内疚,不过AI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人学会重新对待自己。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