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概念具象化妙手何愁著文章――“文化遗产”抽象类作文写法示例
抽象概念具象化妙手何愁著文章
――“文化遗产”抽象类作文写法示例
原创:深圳鲁力
写在前面的话:抽象概念具象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 表现得很具体。简单地说 就是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如,最近几年,人们经常听到写“文化遗产”文章,而“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又很抽象,内涵和外延都很很“宽泛”。考生要写这类作文,的确不太好下手。怎么办?那就是将抽象的概念“文化遗产”具象化――具体化。比如,具体写一种民间工艺(手艺),一类戏曲,一首歌谣,一座庙宇,一幅字画...... 只要和“非遗文化”有关,都在写作范围之列。这就叫“化抽象为具象”!
下面特推出14篇关于“文化遗产”具象化写作的优秀作文,供各位切磋!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鲁力原创)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学校校刊“传承文化遗产”主题专栏拟向同学们征稿,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写作提示】
本题高仿语2024全国九省模拟语文试卷作文题目。写作要求中设定的三个写作角度都是叙述型的,考生的作文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夹叙夹议:但都必须围绕“文化遗产”来做文章。
材料解析:命题材料很简介,但它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这里的文化遗产涵盖的范围有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在“等”字上做文章,拓展它的选材范围。
二是指出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作用:彰显的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暗示考生除了讲述所选文化遗产的渊源、发展等历程,呈现的精彩之外,还要阐释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凝聚的共同历史记忆,落脚到“文化自信”“复兴中华”上来。
表达方式:描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另外,写这类文章,还是要讲究文采。譬如,引经据典,灌注文化含量;调动相关修辞手法,句式兼用,使语言赋予变化。
【优秀例文展示】
1.歌入离人耳,青衫入梦中
高三(1)班 曾曼桐
说到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得不想到古代戏曲,说到戏曲,不得不提起昆曲《牡丹亭》!
“台上花开又一季,台下风雨几时起。凭谁问,花解语,笑春风,数传奇。”唱念做打,生日净末,一颦一念间,戏曲文化于漫天浩瀚中留下繁星数许。
忆中偶然,随着舞团,我曾去过剧院后场,其中的嘈杂与想象中不同,人们带着妆容,嘴里念的如百家唱和。一面面镜前的脸由一笔笔油彩绘成,不同的神气、不同的姿态且各迥异的性格,让一旁的我们似置身云端,看尽所谓沧海浮沉。
一场《牡丹亭》登台,如词中所说:“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台上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饱读诗书。整场剧无论是音乐的节奏,抑或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投足,无不显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蕴,好似一个大家闺秀正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故事。也正是这样,杜丽娘偶然读得《诗经关雎》,步入后院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因情而死后还魂复生,结为夫妻。
曲罢,我痴痴望着台上,耳畔蒙绕着那吴侬软语,恰似那缠绵悱恻的经典唱词。戏幕起,戏幕落,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从前印象中昆曲好似总在低吟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如今却也更能品味出来自江南的温婉柔情。
重温旧梦,回忆中台上人咿呀地唱着,隐约记得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好以曲中唱的这般,惆怅无奈下,昆曲也似在这“花雅之争”中逐渐失势。
叹,俗世如水,再美不过过眼烟云;念,其如诗如梦,愿得年年,缠绵于心。斗转星移,昆曲已然隐觅于繁华之外。更甚之下,戏剧也在日益多元的娱乐形式下悄然落伍,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我们似早已静不下心听那如春雨般缠绵细腻的江南艺术,像是真尽了戏词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这般赋予断壁残垣。”
昆曲如段华丽的丝绸,光艳照人,可如今却像是泛着枯色调的时代旧物,惆然、无奈,尾声的嗟叹落于博尔赫斯无望般的呢喃“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也许是儿时梦中的惊鸿一瞥,也许是耳闻初识间的如临仙阙,也许如词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推动着我茕茕地探寻。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寻它的同时,我的灵魂似已被这萦漫天地的古韵所浸润,变得萦绕,所沁入,所沦陷。
花落水流红,袖拂舞终尽,片片闲愁,流转千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