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share

四川省内江市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必然要求。
    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3亿大关。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低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长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驱动力。“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老龄化与高龄化交织并进的问题暂未充分显现,低龄老年人口仍然占据主体,由此,这一时期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窗口期。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有助于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减小、结构老化,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典型特征。到2035年,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陡增,“退休潮”叠加“领养老金潮”。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强老年人口认知能力。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抑郁等为代表的精神健康问题处于相对较高发生水平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约有6%的老年人口(约合15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失智老年人口规模约1500万人。以上两者不仅会让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增加,也会带给全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
    (摘编自李龙《建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环境》)
    材料二:
    “在没有退休之前,希望早点退休。但真正退休之后,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
    2022年10月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根据调研,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不断延长的人均预期寿命而言,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突然完全闲下来并不适应,还有参与社会的需求。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虽然不少像李先生一样的“银发族”渴望重返职场,但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
    “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陈教授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既增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又增加了老年人收入,还维持了老年人‘老来还有用’的价值感。”
    社会上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加剧青年就业难的趋势。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表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有些岗位注重经验积累,例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纵观国际社会,鼓励延迟退休和退休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负担的普遍做法和共识。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比如,英国实施逐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2050年将延长到70岁。瑞典采取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法律上确定两个“退休年龄”,一个是领取基础退休金的年龄,一个是“有权利工作到的年龄”。第一个“退休年龄”到2027年将提高到64岁;第二个“退休年龄”到2023年将提高到69岁。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性政策。首先,建立更加有激励的延迟退休制度。其次,增强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法律保障,出台更加灵活的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鼓励高学历、有能力、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法,消除老年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对再就业或继续就业的老年人给予充分的权益保障,使老年人在应聘过程中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雇主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和部门大力发展。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组织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摘编自《让低龄老人更好发挥余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秉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B. 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大原因,也是开发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重要动力。
    C. 许多老年人仍然有就业的意愿,一方面是想补贴家用,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也愿意为社会发光发热。
    D. 老年人在就业中与青年人的心理预期不同,老年人不在乎工资待遇和休假,他们只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2. 下列对材料三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举欧洲部分国家延迟退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国内政策在延迟退休方面有些落后。
    B. 材料三第三段论证条理清晰,逐条列出几点应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C.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激励延迟退休,增强法律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公共服务。
    D. 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可对雇主进行税收方面的激励,也可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吸收。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目前我国60岁以下劳动人口占比是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是19.8%,差不多是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恐怕今年就会步入中度老龄化。
    B. 2022年是中国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内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未来人口也会越来越少,我们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元年。
    C. 金先生退休时,身体健康,职业技能老练纯熟,业务能力十分优秀,依旧能胜任他的本职工作。
    D. 目前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第一名,我们必须以日本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为参考,积极应对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4. 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分)
    5. 部分人认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没有必要,甚至会增加年轻人就业的压力。请结合材料,谈谈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必要性。(6分)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