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竞赛获奖学生强基计划报考及工学理学选择探讨

share
因为孩子之前参加过物理和数学竞赛,省一级数学竞赛获省二,物理竞赛去年获省一。我想问一下,在高考报院校专业方面是否有优惠政策?家长如果从普通批次录取,没有任何优惠;若报强基有机会,但报普通批次则无优势。那我顺便问您,建议他报强基吗?可以报,但他本人对强基有点抵触,不太感兴趣。同学,你为什么不想报强基?我觉得强基不是考大学,高考之后我就没学过竞赛,基本都忘了,上去怕不会做。同学,强基是基础学科强化培养模式,上了强基专业后要缩短学制。举个简单例子,到了大四,强基计划要上本硕衔接课,即把大学四年课程压缩到三年上完,大四上研究生阶段课程,这叫基础学科强化人才,与竞赛无关,懂我的意思吗?哦,不是说强基学的内容与普通学科不一样,而是强基的培养方案更强化,缩短了培养学制,能理解吗?哦,但要知道,强基只有基础学科,没有工科。你想学工科还是理科?我觉得这两门都可以。孩子,都可以往往意味着条件最高。孩子,记住,将来上大学找对象,对方说今晚吃啥都行,这种人最难伺候。来直播间的小伙伴,有没有经验的说说,是不是说都行的人其实要求很高?比如有小姑娘找对象说男的就行,其实心里要求高得很,只是不好意思说。但我觉得你不是这样。不过在生活中,遇到说吃什么随便的人,其实要求最高。同学,我提醒你,工学和理学不一样,理学多数情况下就业不如工学。理学搞基础科学研究,工学将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到生活场景、实现市场化。比如a加b等于c是化学,但如何大规模生产c,c能洗头、杀菌还是炼油,这就是化工。所以将理学研究应用到生活场景、实现市场化并能卖钱的就是工学,并非理学。来直播间的小伙伴,老张说的对不对?告诉这个孩子,毕竟他还是高中生。这就是理学和工学的差别,理学是基础学科研究,工学是将基础学科研究应用场景化、市场化并变成产品。从就业角度讲,工学就业相对更容易,薪资待遇更高。但强基只有理学,没有工学,那你还要报强基吗?我觉得还是报上比较好。报上的话,同学,我给你个小建议,关注一下哪些学校可以从强基的理学在研究生阶段转到工学,这是我给你的小建议,好吧?哦,好的,谢谢张老师。嗯,抖音。
《高考志愿填报:竞赛获奖学生的强基与工学理学选择攻略》

对于家里有孩子参加高考且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家长来说,志愿填报是一件既兴奋又纠结的事情。就像很多家长一样,当孩子在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后,就会思考在高考报院校专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该如何选择。

首先来说说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强化培养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它会缩短学制,到了大四有本硕衔接课,能让孩子更快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深造。但很多孩子像文中这位同学一样,对强基计划存在误解,担心自己竞赛知识遗忘后难以适应。其实强基与竞赛并无直接关联,它更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

然而,强基计划也有局限性,它只有基础学科,没有工科。这时候就涉及到工学和理学的选择问题了。理学侧重于基础科学研究,像研究a加b等于c这种基础理论;而工学则是将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实现市场化,比如研究如何大规模生产c以及c的各种用途。从就业角度看,工学就业相对更容易,薪资待遇也更高。

那竞赛获奖学生到底要不要报强基呢?如果孩子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并且愿意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强基计划是个不错的选择。即使孩子对工科也有想法,也可以先报强基,同时关注那些可以在研究生阶段从强基的理学转到工学的学校。这样既可以享受强基计划的优势,又有机会转到自己感兴趣的工科领域。

对于那些像文中孩子一样表示工学和理学都可以接受的同学,家长要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不能因为“都行”就随意选择,毕竟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可以咨询老师、学长学姐,了解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关注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变化,确保不错过任何机会。总之,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
高考报志愿,竞赛获奖,强基计划,工学,理学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