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解题辅导之标点符号用法及表达效果辨析

share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之标点符号用法及表达效果辨析


    一、高考典题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022・浙江卷)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A.甲    B.乙    C.丙
    二、标点符号的考查形式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共四种题型。
    ①标点符号作用比较判断题,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19题。
    ②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如2020年浙江卷第3题。
    ③文段阅读标点正误判断题,如2022年全国甲卷19题。
    ④标点符号复位客观选择题,(高考模拟试题形式)
    2.以语言表达题的形式考查,共三种题型。
    标点符号更多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考点结合在一起考查,重点考查破折号、引号、顿号、括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
    ①辨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2023新课标Ⅰ卷新题型)
    ②指出错误的标点符号并加以修改(常常与得体、语病结合考查)
    ③标点符号探究辨析试题(高考模拟试题形式)
    从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方式来看,前几年主要采用“4选1”的形式考查辨析标点使用正误,近两年主要落实在对标号特定性质的理解上,判别用法异同。2023新课标Ⅰ卷更是出现了新题型――辨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但无论怎样考查,都要求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实例掌握规则,通过实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应是考生备考的主要策略。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