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各题型知识梳理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补写句子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
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
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站”得高才可看得“深”。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
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
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
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
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
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
Ⅰ 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比喻的特点:(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出现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Ⅱ 比拟(拟人+拟物)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
(2)拟物: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拟物更强调物的动作情态,往往不出现所拟之物,而是出现所拟之物的动作情态。
3.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即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
4.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俏皮活泼,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
Ⅲ 排比
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排比的作用:“增语势,广文义。”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内容更丰富。
Ⅳ 对偶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作用: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