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迎难而上择路径,笃行不怠向未来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迎难而上择路径,笃行不怠向未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苏轼
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苏轼和朱光潜的名言组成,苏轼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意在勉励人们,不要怕有困难,不要怕路途远,只要敢于奋斗、敢于攻坚克难,就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朱光潜的话,意思是说人应该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测量一个人的人性,最好的标准是他面对困境时所拿出的抵抗力或意志力。
材料中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与苏轼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不谋而合,都强调了想要取得远大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不能懒惰取巧,要敢于挑战、战胜困难,迎难而上。结合时代青年的身份,考生可以思考青年人与时代、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站到振兴国家、奋进新时代的高度来思考如何“努力奋斗”“迎难而上”“敢于挑战”。
写作时,可以从材料出发提出观点,要勇于攻坚克难,追求远大理想。在行文过程中,先强调追求卓越、创造奇迹的道路上必然面临各种坚难的关隘;然后指出,面对这些困难、障碍,青年人不过应该绕着走,而应该主动进攻、勇于挑战,正是在一次次对困难的攻克中,我们才能赢得事业的辉煌;接下来指出,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亦有各种挑战等待着我们去迎战,作为有志青年,应该秉持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去锤炼自我,奉献自我。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立意:
1.攻坚克难,笃行不怠。
2.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3.不惧路远,行则将至
4.顽强的抵抗力或意志力是成功的关键。
【佳作赏析】:迎难而上择路径,笃行不怠向未来
苏轼说:“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意在勉励人们,敢于攻坚克难,才能追求最远大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明天的中国”的生力军,当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为信念,以朱光潜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圭臬,迎难而上,笃行不怠。
于个人而言,犯其至难,行于漫路,终见花开。
君可见,钟扬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把青春洒在了青藏高原,艰苦援藏16年,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在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贡献卓著;君可见,张桂梅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面对村民的不解、教学的困难、家人的异议,她毫不退缩,用理想与坚持点亮一个个孩子的未来,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君可见,苏炳添虽经历低谷,却始终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打破个人纪录,成为首位男子百米跑进10秒的黄种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勇毅笃行,方能收获精彩人生。
于时代而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则有开天辟地之功,有促进时代变迁之力。
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获批入驻中国空间站。回顾中国航天历程,中国航天人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一路克难前行,在一次次飞天逐梦中,把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航天人用坚实的脚印,一步步书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史。中国航天的发展正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中国人正是因为有面对“至难”而不惧的胆识和勇气,才建设出如今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中国。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只是放眼当下,我们身边仍有不少“被动青年”。他们缺乏理想,习惯逃避,看似与世无争,实则遗失了最可贵的“犯难图远”之心。如今,我国还有很多的核心科学技术仍受制于人,这是绕不开、躲不过的“至难之处”,正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从而帮助国家解开一个个技术难题,至达远方。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时代青年唤醒自身的少年意气,迎难而上,共同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