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逐利与守利

share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逐利与守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练,冒号前面是“在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它提示的是“挤公交车”这一日常场景。“现象”为何“有趣”?从下文看,在于乘客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挤上车前,“大喊大叫”,迫切希望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表明乘车空间其实有限,想上车,需要车上的乘客让出一定资源,作出一定牺牲。从“让我们上车”到“讨厌别人再挤上来”,从“大家往里挪一挪”到“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表明“没上车的人”身份转换为“上了车的人”后,其立场、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考生需要思考的是:为何会如此?当身份变化、角色转换时,个人利益得失常常随之变化,个体可能由资源争夺者变为拥有者,心态容易得到满足。人常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如果此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愿理解和包容他人,对人对己“双标”,就可能因维护个人既得利益而罔顾他人,引发矛盾。面对不同处境的他人,有必要换位思考,尝试去了解他人,关心他人。
    引导语是:“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这是高考作文常规性的要求,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就是要求从材料引申出去,不能光就材料说材料,要由此及彼延伸出去。思考,是要理性思考,考查思维的深度、广度与灵敏性。就作文来说,就是要强调论证与说理,深入思考材料的思想、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提示考生应当结合个体的真实感受来说理,不能写得空泛。建议集中于某一方面写作,观点明确。
    具体写作时,可以先概述“挤公交车”现象人们心态的变化,然后引申出其它类似的现象;接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根源,角色身份的变化,导致心理的转换,然后思考背后的人性劣根;最后思考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多换位思考,多理解他人,如何正确处理资源竞争等等。
    立意:
    1.学会换位思考,和谐人际关系。
    2.付出善意,才可能收获善意。
    3.待人待己,莫要双标。
    4.如何面对资源存量时代的竞争。
    【佳作赏析】:逐利与守利
    挤上公交车前,我们大喊大叫,让自己上车;挤上车后,我们讨厌别人再挤上来。这样的情景,我们不妨看成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比喻:对于自己得不到的利益或优势地位,我们总会争取并要求分享,但对于既得利益,我们却倾向于固守这种优势,避免让更多人得到。
    逐利与守利,其实是人性对于利益分配的贪婪的写照。我们之所以要求别人让让可以“挤上车”,那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潜在的利益――成功上车并早点到家;而在挤上车后我们又不让更多人上车,一方面是为了保留自己那点可怜的空间不被再次挤压;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在不能上车的人面前有优越感。这里仅仅是以挤上车为例,这类现象在许多生活场景中都是常见的。我们总倾向于获取更多的利益,无论是要求别人分享还是自己不愿共享,都是让自己不吃亏并尽可能更多占优的行为。这样一看,这有趣的现象,和人的本性,是密切相关的。
    逐利与守利,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也是许多社会争端的源头。原本没有得到利益的人,总是要求别人能慷慨地把空位让出来让自己分享,而得到利益后,又自私地守着自己的那点优势。那请问,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分享利益,怎么可以要求别人把利益让给你呢?在社会规则的制定中,没有分到蛋糕的人期望得到,享用蛋糕的人希望能永世不竭地享用,常常因此而产生争端,造成拉锯战,规则无法得到制定,效率也因此而降低。
    解决逐利与守利的争端,应通过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来实现。既然逐利和守利是人的本性,那么单从道德上要求人们让出利益来雨露均沾,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才能提高社会流动性,让既得利益者的优势减弱。举个例子,在旧社会人只要有一门手艺,便可以一生不用担心饭碗问题,许多人想学一门手艺,但因为行内有自我保护的规定,常常被拒绝。一旦人学会了一门技能,便也不会随便向外传授。但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技能变得如此容易,本来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的“老司机”,也失去其优势。我们的社会,只有当让“守利”变得愈发不可能,才能解决逐利和守利之间的矛盾。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我们挤的,是一辆愈来愈快的公交车,既然不用几分钟便可以下车了,还是向里挪一挪,让更多人上来,赶紧发车回家吧!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