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拒绝盲从,理性思考

share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拒绝盲从,理性思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物理学史上的有趣课题。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在17世纪末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认为光是一种波,沿直线与球面传播。稍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光微粒说,认为光是由非常奥妙的微粒组成,遵守运动定律。由于牛顿无与伦比的学术地位,他的粒子理论在一个多世纪内无人敢于挑战,而惠更斯的理论则渐渐被人淡忘。直到十九世纪初衍射现象被发现,光的波动理论才重新得到承认,而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从未平息。后来又经过托马斯・杨、菲涅尔、麦克斯韦、赫兹、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长期研究,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界才最终认识到,光除了具有波动性质以外,也具有粒子性质,这即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你从材料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所给材料简要叙述了物理学家对光的性质的认识过程。“波动说”与“微粒说”这两种理论的交锋,持续了两个多世纪,涉及众多物理学家,最后大家才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材料启发我们,不要盲目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判断。学术研究要鼓励尊重不同的见解,相异甚至相反的说法也许会弥补我们认识上的不足。学术结果往往是在争论碰撞之中产生的。科学认识的过程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一项科技发明或一种科学发现总是在不断求索、不断继承、不断借鉴、不断超越、不断融合之中取得成果。在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学术等,其理亦然。
    参考立意:①探索无止境;②善于借鉴,善于超越;③贵在融合;④不盲从权威等等。
    【考场佳作】
    01.和而不同才是大美
    “波动说”与“微粒说”这两种理论的交锋,持续了两个多世纪,涉及众多物理学家,最后大家才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白羊雪白可爱,讨人喜欢,走在雪地里,却不易辨识;黑羊在牧羊人的眼里不那么“可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辨识度却最高,帮助主人带回了因暴风雪而走散的羊群。黑羊获得了牧羊人全新的评价,自此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苍穹之下,天平之上,不可能一边空荡荡而另一边满载,世界需要“黑羊”,世界需要“异类”。
    “异类”可以挽救科学。在“地心说”盛行的时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指为异端。但他逝去后,不断有觉醒的后人对他的学说进行研究,证明了其不可撼动的正确性。如今,有谁不知道地球是以太阳为中心旋转的呢?在融合遗传学说盛行的时代,孟德尔孤军奋战,对不同性状的两万多株豌豆进行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共做了八年实验,成果颇丰。然而他投出的论文却如泥牛入海,社会上没有一点支持的声音;他寄给达尔文的论文,直至身后也没有被这位权威拆开。孟德尔是抑郁而死的,在许多年后他的思想才被证实,这不仅令人们在基因遗传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更为生物学研究引入了新的概念,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没有这些“异类”,湮灭在尘埃里的真理何时才能浮现?他们不屈从于时代的“主流认识”,用鲜血、悲苦和满腔热血指引出正确的道路。真理的明鉴,需要“异类”。
    “异类”可以繁荣时代。蔡元培先生曾中过庶吉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却毅然辞官出国,远赴德、法留学。归国后,他力倡为国抡才,尽职培育人才,为民国学术的崛起带去了一股新生代力量。蔡元培不顾当时暗黑的潜规则,坚持礼聘26岁的胡适为教授,更为胡适的书亲自作序。他给害“红眼病”的同事每人送上一包茶,义正辞严地说:“胡适的心思是干净的,一心为国为民,你们的脑子里却全是脏心思、歪点子。这茶是给你们解解毒的。”解毒!蔡元培又何尝不是给那个年代解毒呢?随着他注入社会的清流,他培养的众多人才在多个领域发挥翘楚作用,民国学术的崛起离不开他的一份力量。“异类”促进时代的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妄想剔除一切不和谐的“异类”。孰不知“异类”是不可或缺的,若没了“异类”才真的危险了。“和”是一种美,“异”也是一种美,和而不同才是大美,是时代之美,是世界之美。

[1]  


Q:文档中提到的高考作文原题是什么?
A:文档中提到的原题呈现为“阅读下面的材料……和而不同才是大美。”
Q:为什么要拒绝盲从?
A:可能是因为盲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Q:如何做到理性思考?
A:可以通过多方面分析问题、收集不同的观点等方式做到理性思考。
Q:“和而不同才是大美”这句话在作文中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
A:可以从尊重差异、保持个性同时又能和谐共处等角度理解。
Q:高考作文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A:文档中未明确提及预测依据。
Q:佳作赏析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A:可能从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赏析。
Q: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拒绝盲从和理性思考?
A:可以通过提出独特的观点、用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等方式体现。
Q:文档中有没有给出具体的写作方法?
A:文档中未明确给出具体的写作方法。
Q:高考作文中,如何让文章更有深度?
A:可以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引用恰当的事例和名言等方式让文章更有深度。
Q:除了拒绝盲从和理性思考,文档中还可能涉及哪些主题?
A:可能还涉及个性与共性、和谐共处等主题。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