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兴趣与志趣,追寻梦想的翅膀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兴趣与志趣,追寻梦想的翅膀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詹天佑从小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种机器模型。后来他考入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材料二
钱伟长自幼喜读经史,文史成绩优异。“九一八”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的他决定弃文从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转学物理。随后,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完成了志向与兴趣的完美结合,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兴趣与志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这篇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探讨兴趣与志趣的关系。材料分别讲述了詹天佑和钱伟长两位伟人的成长经历,他们在兴趣与志趣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最终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因此,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该是分析兴趣与志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思考:
兴趣与志趣的关系:可以讨论兴趣和志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如何将兴趣发展成志趣,从而为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奠定基础。
詹天佑与钱伟长的故事:可以选取两位伟人的事迹进行详细描述,分析他们如何在兴趣与志趣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兴趣与志趣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可以讨论兴趣与志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发现和培养兴趣,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兴趣与志趣的结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教育者如何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发展成志趣,以及如何将兴趣与志趣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总之,这篇作文应该以兴趣与志趣的主题,通过分析詹天佑与钱伟长的故事,提醒读者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关注兴趣与志趣的培养,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兴趣之火,照亮志趣之路
兴趣,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独特好奇,是内心的探索欲望。志趣,则是对理想事业的坚定追求,是对未来的热切期望。当这两者相遇,就像火星溅出火花,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
詹天佑,一个从小就对机器充满好奇的孩子,他与伙伴们用泥土捏制出各种机器模型,乐此不疲。这份对机器的兴趣,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后来,他考入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把所学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正是这份对机器的兴趣,引领他走上了铁路工程这条道路,成就了他的一生。
钱伟长,自幼喜读经史,成绩优异。然而,“九一八”事变后,他意识到国家的需要,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完成了志向与兴趣的完美结合,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正是这份对国家、对民族的关注,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志趣所在,从而走向了成功。
复兴中学团委组织的“兴趣与志趣”主题活动,让我深感兴趣与志趣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文学。然而,兴趣仅仅是一种喜好,而志趣则是把这种喜好升华成为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只有将兴趣转化为志趣,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有价值。
回顾历史,有多少伟人正是凭借着对兴趣的热爱,最终走向了事业的巅峰。爱因斯坦,小时候对指南针的磁性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走上了研究物理的道路,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观察动植物,这份兴趣最终引导他发现了物种进化的奥秘,成为了生物学的奠基人。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对我没兴趣,我不喜欢。”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抗拒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事物,却忽视了它们背后可能蕴藏的宝藏。其实,兴趣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去发现。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志趣所在。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兴趣和志趣,认为它们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兴趣和志趣并不总是相互对应的。有时候,我们的兴趣可能只是短暂的,而我们的志趣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和探索。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去发掘自己的志趣,并为之奋斗。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宝藏,让兴趣之火,点亮我们的志趣之路。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