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实践决定认识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试题练习】
1.(单选)“鞋子是否合适,脚最有发言权”,这句话反映了:
A.人的认识先于人的实践检验
B.人的认识是某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C.实践就是主体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D.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1.【答案】D。解析:A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先于认识。B项,把认识说成主观精神的产物,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项说法错误,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项符合材料意思,鞋子是否合脚,那要穿过的脚才知道,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本题答案选D。
2.(单选)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其中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书到用时方恨少”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书籍是认识的直接来源 D.精神力量可以替代物质力量
2.【答案】A。解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是: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说明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才意识到需要去提升认识水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A项符合题干。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相符,可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书籍是认识的间接来源,C项错误;精神力量并不能替代物质力量,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