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
题型: 阅读题 难度: 一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小题1:请赏析 “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中“惊”字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竹笋积蓄着力量,突破严厉的压制,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描绘1分,内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华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由此引起的乡思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寂寞”、“乡思”、“乐观”各1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
解析
小题1:(1)解释“惊”的意思并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句话的意思;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小题2:。“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寂寞,流放山城引起乡思之情,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最后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Q:这首《戏答元珍》的作者是谁?
A: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欧阳修。
Q:阅读题中“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中“惊”字的表达效果该如何赏析?
A: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竹笋积蓄着力量,突破严厉的压制,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描绘1分,内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Q:结合全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A: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华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由此引起的乡思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寂寞”、“乡思”、“乐观”各1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
Q: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什么?
A: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Q:赏析“惊”字表达效果时从哪些方面入手?
A:(1)解释“惊”的意思并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句话的意思;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Q:“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这两句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A:“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寂寞,流放山城引起乡思之情,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Q:这首诗的题型和难度如何?
A:题型为阅读题,难度一般。
Q:诗中“残雪压枝犹有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A:文中未详细提及对此句描绘画面的解读。
Q: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豁达体现在哪里?
A:体现在“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体现出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
Q:诗歌开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文中未提及对这两句营造氛围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