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名校思辨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满分范文写作借鉴
2025高考之名校思辨作文审题立意+满分范文写作借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淡学”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顾名思义,主修一种不带情绪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有人选择以“淡”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他们精简欲望,减轻精神负担,以此来舒缓压力、积蓄能量。就像船行大海中,风浪越大,越需要稳圆的“船锚”,以平和稳定的内心对抗外界的惊涛骇浪。同时,“淡”并不一定是“浓”的对立面,“淡”也并非无欲无求,而是对内心真正渴望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题目以“淡学”为话题,围绕这一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词汇展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淡学”的基本含义,即一种不带情绪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和。接下来,材料进一步阐述了“淡学”在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环境下的应用,即通过精简欲望、减轻精神负担来舒缓压力、积蓄能量。同时,材料还指出,“淡”并非无欲无求,而是对内心真正渴望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追求。
作文材料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解读:
1.“淡学”的概念与意义:
材料首先引入了“淡学”这一概念,明确指出它是一种不带情绪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它鼓励人们简化生活,减少物质的追求和拥有,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2.“淡学”的实践方式:
材料中提到,实践“淡学”意味着精简欲望、减轻精神负担。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从忙碌和压力中解脱出来,从而积蓄能量,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这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风浪越大,越需要稳定的“船锚”来保持航向,而“淡学”正是这样一个“船锚”,帮助人们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3.“淡”与“浓”的辩证关系:
材料进一步指出,“淡”并不一定是“浓”的对立面。这里的“浓”可以理解为过度追求物质和欲望的生活态度。而“淡”并不是完全无欲无求,而是指对内心真正渴望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追求。这意味着“淡学”并不是要人们放弃所有的欲望和追求,而是要人们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事物。
4.“淡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材料强调了“淡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它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同时,“淡学”也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参考立意】
1.碌碌无为走过,遗憾终身徒悲。
2.追求内心圆满,不为世事所动。
3.选择正确的路,不留遗憾。
【考场佳作】
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最近,“淡学”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随之而来的,是不少“淡人”给自己“把脉”后,自称患上了“淡淡综合征”。有人觉得这样的状态令人担忧,我却认为无需多虑,“淡”一点也无妨。
与“浓”相比,“淡”看似是佛系,其实是自我减负,可以让人轻装上阵。众所周知,当下这个社会节奏飞快,竞争激烈。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时时做一个“浓人”,处处“热烈绽放”,时间和精力可能都不够用。相反,表现得淡一点,可以给精神“减负”,让欲望“降级”,使生活“极简化”,是舒缓压力、消解内耗、积蓄能量的有效方式。既如此,“淡一点”又何妨?
或许有人并不认同上述观点,反而直言“淡”会让人变平庸。此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要知道,“淡”和“庸碌”并不能划等号。因为,“淡人”并非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淡学”也不是鼓吹躺平摆烂、不思进取。恰恰相反,“淡人”在“淡去”外在的欲望后,反而可以聚焦内在的真实需求。而“淡学”也在倡导人们摒弃无用社交、无效形式后,更好瞄准前进的方向。换言之,“淡”是一种去粗取精,一种以退为进,对于人生大有裨益。因此,大可不必谈“淡”色变,“淡”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人生该有的一种态度。
事实上,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就是“淡人”,崇尚的也是“淡学”。不必说归园田居的陶渊明,放鹤西湖的林和靖,终老林下的李雪木,就说埋首书斋、不接受采访的钱锺书,远离闹市、栖居小城的黄永玉,扎根讲台、深耕诗词的叶嘉莹,都是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对他们而言,“淡”是真,也是通透。因为“淡”,他们在喧嚣中保持着平静,在复杂中依然坚守简单,最终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当然,“淡”也不宜过度。水太淡,会无味;人太淡,会麻木冷漠,成为毫无波澜的死水。因此,可以淡一点,但不能过度。此外,淡的方面也要讲究。生活可以“淡”,但工作和学习应该“浓”。就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活上不讲究,总穿着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他学习上充满热情,工作上更是干劲十足,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这样有淡有浓的活法,得人生真趣,令人叹服。
淡淡的日子里有淡淡的甜,淡淡的人也有淡淡的风采。让我们“淡”而不“庸”,“淡”而有“味”,让岁月风轻云淡,也让人生如秋菊一般绽放素洁的花朵,散发淡淡的清香。
【写作借鉴】
一、主题鲜明,观点独特:
文章围绕“淡学”这一主题展开,提出了“淡”一点的生活态度是自我减负、轻装上阵的有效方式。这一观点新颖独特,为现代人在忙碌和压力中寻求平衡提供了新视角。
二、论证有力,逻辑清晰:
文章通过对比“淡”与“浓”的生活态度,展示了“淡”的价值。同时,通过反驳“淡”会让人变平庸的观点,进一步强调“淡”的积极意义。论证过程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有力。
三、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文章运用优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结构清晰,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读起来流畅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现实意义深远:
文章不仅是对“淡学”的探讨,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启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简单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的“淡”一点的生活态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