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share

    1、单选题  【谢】意思解说有误的一组是(?)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谢罪)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告辞、辞谢)
    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感谢)
    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
    ⑥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感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易于辄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蔓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易于视诏曰?有垂白偻杖者
    其治视益昌?罪小者劝,大者杖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易于为属令?③使吏为办
    ②以易于挺身为民?④为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小题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3、阅读题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_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_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②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
    B、此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
    D、沛公今事有
    
4、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F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F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多次?
    B.信,竟漂数十日――饭:给……饭吃?
    C.法当斩――坐:因……犯罪?
    D.王计必欲――东:向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信亦知意,怒,竟绝?②则或咎欲出者
    B.①汉王入蜀,信亡楚归汉?②鹏徙于南冥也
    C.①何闻信亡,不及闻,自追之?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①至拜大将,韩信也,一军皆惊。?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用“/”给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A.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B.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C.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D.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
    D.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清除)魏阉废(供死人牌位的祠堂)之址以葬之佯狂不知所之(的)者,其辱(侮辱)人贱行
    B、某(地方),而母立于(此,这里)比(离开),以手(关闭)门
    C、(更加)慕圣贤之(道路)(住所)逆旅主人,日(多次)食
    D、(山北面)谷皆入汶,(山南面)谷皆入济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