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范文:名校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与例文参考1001-1005
2025高考预测范文:名校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与例文参考1001-1005
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也有的人总喜欢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用自己的“尺子”量别人量多了,容易失去朋友;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照多了,容易失去信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材料解析
该作文题材料虽简短,却内涵丰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第一层:有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也有的人总喜欢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
这里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行为或现象,“尺子”可以指个人标准、尺度、价值观等,有的人喜欢借此衡量或评价他人的行为、观点或成就;“镜子”可以是他人的生活状态、生活形态、生活方式、言行举止、思想思维等,或是别人的期待、评价。有的人喜欢以他人的生活、言行举止、思想思维为参照来认识自我或是喜欢根据别人的期待或评价来认识、评估、要求自己。
2.第二层:用自己的“尺子”量别人量多了,容易失去朋友;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照多了,容易失去信心。
这一层是针对前两种行为或现象发表了看法,强调的是过分用“尺子”量人,过分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什么呢?这里就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过分用“尺子”量人,往往是以自己严苛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这种情况往往无法换拉思考,可能引来朋友的不悦,从而导致双方关系日渐疏远,严重的话可能破坏友谊,失去朋友。过分以别人的“镜子”去照自己,易陷入盲目比较,忽视自身价值,导致自信受挫,比如看到某人某方面出色,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综合整则材料,它能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尺子”与“镜子”去评价别人和认识自己,从而实现健康的人际交往与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引导语理解
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对写作具有明确指引。
1.引导语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以上材料”涵盖两种行为及其后果,意味着写作的联想和思考应是基于整则材料,而不是材料中的一部分。
“联想”要求考生需由材料中的行为或现象展开联想,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有的人过分地以个人工作方式为“尺子”去衡量他人,导致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学习中,有的人过分地以他人的成绩为“镜子”来认识评价自己,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在生活中,有的人过分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是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或评价从而导致失去信心等等。
“思考”要求考生在材料的启发底下有自己的思考。可以针对如何正确、适度地运用“尺子”与“镜子”去评价别人和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人际交往中应尊重包容差异,应在自我认知中保持客观自信等;可以围绕人际交往与自我认知,剖析喜欢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喜欢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的根源,如性格、成长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等;也可以分析过分行为的负面影响,包括对人际关系、个人心理及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阻碍等。
2.“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文章需以材料为出发点,主题源于材料核心。写作中要适时引用材料,各分论点的推导要基于材料,结尾需回扣材料。不仅要结合字面内容,更要挖掘深层的含义与逻辑关系。阐述联想与思考时,需紧密关联材料情境,确保论述与材料高度契合。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立意角度选择、标题拟写两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生写作态度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800字。
关于“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即要求选准立意角度,指文章写作的切入角度准确,立意精当。考生可根据自己对写作核心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从以下多个方面立意:
正向立意:主体内容可阐述用自己的“尺子”和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的正面意义,同时结合过分用“尺子”量别人和过分用“镜子”照自己的行为表达如何正确运用“尺子”和“镜子”去评价别人认识自己。
反向立意:可否定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否定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从而提出评价他人和认识自己的正确方式。也可以部分否定,比如否定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但可以适当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或否定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但可适当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辩证立意:可提出应正确、适度地运用“尺子”和“镜子”去评价别人和认识自己,也可阐述灵活使用“尺子”与“镜子”的方法,如“善用‘尺子’与‘镜子’,书写精彩人生”,探讨在不同场景中合理运用,促进个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立意、角度的选择,没有优劣的区别。考生要在对“尺子”和“镜子”合理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评价别人(“量”别人)和如何认识或评价自己(“照自己”)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任何一种认识,只要言之成理、思想健康,都可以。本题不是要考生简单地表达态度,而是要亮观点,讲道理,看其观点、论证能否以理服人,文字表达能否准确、顺畅、精彩。
对“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都要落实在作文的基本观点和文字表达里。应该正确领会命题的用意,围绕写作要求进行思考,提出观点,言之有物,取之有据,论之有理,语言准确。
【范文参考】:
平衡自己之尺与他人之镜
处世常要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人喜欢用自己的“尺子”衡量他人,量多了易失去朋友;有人喜欢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照多了又易失去信心。我认为,平衡好自己的尺子与他人的镜子,把握适度,才能集二者之长以行正道。
握好自己的“尺子”,理性评判他人。由于生长环境等各种条件的不同,不同的人都握着一把自己的行事准则的尺子,其测量标准也往往不同。当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时,发现别人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标准不同,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去认为他人是不对的,评判他人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并非自己的尺子就是世界上最正确的衡量体系,若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评判他人,易陷入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深渊,而他人也因厌倦被指责评判而远离,自己将会失去身边的朋友。就像童话故事《一只脚的锡兵》中自以为是的炉火,喜欢评判锡兵的行为,指责身边人的不对,最终被大家疏远而孤独地留在壁炉中。坚持自身正确的衡量标准固然合理,但也要包容他人的不同,而不是固执坚持非黑即白、与自己不同就是错的,这样会失去自己的朋友。
有取舍地照别人的“镜子”,不迷失自我与自信。人们常常在意他人的目光与评价,用他人的镜子照自己照多了,发现有诸多不同则会怀疑自己做事是否正确进而失去信心。网络上有许多博主不堪评论区的批评压力,照他人的“镜子”照多了而逐渐失去信心,选择退网销声匿迹。但我们本不必活在别人的镜子中,用别人的镜子去约束、打击自己,而应有取舍地照别人的镜子,保持自身的坚定与自信。正如考上北大的山村女孩钟芳蓉,她没有因外界批评她不为家庭条件考虑的镜子而使自己失去信心,而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就读考古系,肯定自己的价值与追求。
自己的“尺子”与别人的“镜子”,都是帮助我们观人观己的工具。我们不应当过度用自己的尺子去随意衡量评判他人,而应保有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去拥抱别人的不同,方能交到朋友使前行路上不孤单;我们也不应一味去照别人的镜子,而应保持理性的态度看待,坚定自己的心不迷失自我。兼顾自己“尺子”与别人“镜子”的可取之处,把握适度,才能收获友谊、坚定自信。
平衡自己之尺与他人之镜,不颐指气使随意评判他人,也不一味地在别人的反映评价中迷失自己,前行之路方为坦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