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梦想与现实的交织,人生的诗意旅程

share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梦想与现实的交织,人生的诗意旅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做人不能一味异想天开;也有人说,做人不能只顾低头拉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两种观点,“做人不能一味异想天开”,是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脱离实际,仅凭不切实际的幻想行事,否则难以达成目标,比如有些人幻想不付出努力就能功成名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做人不能只顾低头拉车”则提醒人们,只盲目地埋头苦干,而不思考方向、方法和目标,可能会导致努力白费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口。这两种观点分别从反面强调了在做人做事中,空想与蛮干的不可取,实则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在脚踏实地努力的同时,结合合理的思考、规划与想象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具体写作时,开篇可简洁引用材料,引出对实干与思考关系的探讨,提出中心论点。中间部分可采用分论点论述,如分述实干的基础作用和巧思的引领作用,或从不同场景下二者如何配合等角度展开,结合丰富多样的论据进行论证,结尾回扣论点,开华主题,强调二者兼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对照式,先论述空想和蛮干的弊端,再阐述实干与巧思结合的优势;也可以采用层进式,从对材料观点的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如何在生活学习中践行正确的做事方法,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举例论证可列举屠呦呦团队在大量实验(实干)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巧思)发现青蒿素等事例;道理论证可引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名言阐述方法与努力的关系;比喻论证可将实干比作基石,巧思比作灯塔,形象地说明二者的作用。素材选择:可选取历史故事如赵括纸上谈兵(空想致败)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巧思实干结合的对比;当代人物事迹如航天团队既严谨实干又勇于创新突破;也可结合自身学习中制定计划与勤奋学习的经历,从不同维度选取素材,使文章内容充实饱满论证充分有力。
    立意:
    1.空想误人,实干筑梦
    2.拒绝蛮干,巧思笃行。
    3.立心追梦,务实奋进。
    【佳作赏析】:梦想与现实的交响曲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蜿蜒的溪流,时而潺潺,时而激荡。有人说,做人不能一味异想天开;也有人说,做人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这两种观点,如同夜空中交错的星辰,引发了我无尽的联想和思考。
    我想起那个夏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教室的地板上。那时的我,正沉浸在一场关于未来的幻想中。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我想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个顽皮的孩童,总是在你最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措手不及。当我将这份憧憬告诉父母时,他们微笑着说:“孩子,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你需要脚踏实地,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我开始反思,究竟是该异想天开,还是该低头拉车?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位青年,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但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在街头卖画为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反而更加努力地创作。终于,他的画作得到了认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画家。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平衡,就像是一座天平,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梦想,而忽略了现实的基石;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沉浸在现实中,忘记了梦想的力量。
    我开始尝试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我继续努力学习,为了实现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我也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把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听到了一首诗:“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它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让它在无谓的幻想中虚度,也不能让它在沉重的现实中沉沦。
    于是,我学会了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寻找成长。我明白了,梦想与现实的交响曲,需要我们用心去演奏。我们要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汗水浇灌现实,让梦想与现实在心中共鸣。
    如今,我依然怀揣着梦想,勇敢地前行。我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我,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把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我就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奏响属于自己的交响曲。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用青春的勇气和智慧,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梦想与现实,在我们的心中交织,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