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高考作文的宝藏素材与深度解析

share

《哪吒之魔童降世》:高考作文的宝藏素材与深度解析


    一、命运命题:打破宿命论,重构生命意义
    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命运的命题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魔丸转世的哪吒,从一出生便被预言为将给人间带来祸害的 “魔头”。这种来自天命的宣判,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的人生。然而,哪吒却没有就此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亲情的温暖滋养以及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中,他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喊出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激昂呐喊,成功实现了逆天改命的壮举。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哪吒的蜕变历程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 “存在先于本质” 高度契合。萨特认为,人在出生时并没有既定的本质,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塑造自身的本质。哪吒的经历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印证,他并非天生就是为祸人间的恶魔,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对亲情的珍视、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探索,逐渐成为了那个敢于挑战命运、守护陈塘关的英雄。他的每一个行动,每一次选择,都在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诠释着 “人是他行为的总和” 这一深刻哲理。
    如同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对抗宙斯的英勇事迹一样,哪吒的反抗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福祉,不惜违抗宙斯的权威,盗取火种,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他的行为是对强权的挑战,是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哪吒同样以自己的方式,突破了天命的枷锁,展现了人类精神的强大力量。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指出,“反抗赋予生命意义”,哪吒的反抗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更赋予了他的生命以崇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哪吒一样敢于挑战命运的人。霍金,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后,身体逐渐被病魔侵蚀,失去了行动和语言能力。然而,他并没有被命运的残酷打倒,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在轮椅上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才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等不朽的乐章,用音乐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对于考生来说,在撰写关于命运主题的作文时,可以构建 “宿命 ― 觉醒 ― 超越” 的三段论结构。首先,阐述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宿命困境,如哪吒被预言为祸害、霍金身患渐冻症、贝多芬失聪等,强调命运的强大和不可抗拒。接着,描述人物在困境中逐渐觉醒的过程,如哪吒在亲情的感染下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霍金在科学的探索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贝多芬在音乐的创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最后,论述人物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抗争,实现了对命运的超越,如哪吒成功守护陈塘关、霍金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贝多芬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等,突出主观能动性对命运的重塑作用。
    此外,电影中的金句 “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也可以进行巧妙化用。可以将其转化为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命运荒诞后依然选择抗争”(罗曼・罗兰语),这样的表述不仅更具文学性和哲理性,还能为文章增添一份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身份认同:破除偏见与标签化生存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身份认同的问题贯穿始终。陈塘关的百姓对哪吒充满了恐惧和偏见,将他妖魔化,仅仅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这种对 “异类” 的排斥和歧视,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标签化思维。同样,敖丙作为灵珠转世,却背负着龙族复兴的沉重枷锁,他的身份也被外界所定义和束缚。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揭示的 “污名化” 机制在影片中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村民们对哪吒的恐惧和排斥,源于他们对 “异类” 的刻板印象和符号暴力。在他们的认知中,魔丸转世就意味着邪恶和危险,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他们无法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哪吒。正如福柯所言,“权力通过规训制造正常与异常”,村民们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行使,通过将哪吒定义为 “异常”,来维护他们所认为的 “正常” 秩序。
    然而,哪吒并没有被这种偏见所打倒。他以自嘲 “小爷我是妖怪” 的方式,解构了村民们对他的偏见,这种行为暗合了巴赫金的 “狂欢理论” 对权威的消解。哪吒通过这种看似荒诞的自我认同,打破了村民们对他的固有认知,展现了一种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伽利略因提出日心说,挑战了当时教会的权威,被斥为异端,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图灵,这位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因性取向问题遭到社会的歧视和迫害,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些案例都深刻地印证了偏见对真理和人性的遮蔽,以及标签化思维对个体的伤害。
    在当今网络时代,标签化思维依然广泛存在。例如,“小镇做题家” 等群体污名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对某些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对于考生来说,在撰写关于身份认同和破除偏见的作文时,可以采用 “现象 ― 本质 ― 对策” 的结构。首先,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偏见和标签化现象,如对哪吒和敖丙的误解、对 “小镇做题家” 的污名等,揭示这些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接着,深入探讨偏见形成的机制,如群体无意识、信息茧房等,分析这些机制是如何导致人们产生偏见和标签化思维的。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倡导理性对话、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打破信息茧房、培养包容共生的社会心态等,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社会。
    三、代际关系:父权制度下的情感突围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代际关系的呈现也十分引人深思。李靖夫妇作为哪吒的父母,他们对哪吒的爱既深沉又复杂。为了保护哪吒,他们编织了 “善意的谎言”,甚至不惜以换命符牺牲自我。这种行为体现了传统孝道与现代个体意识之间的冲突。
    李靖的形象突破了《封神演义》中严父的模板,展现了 “父爱从威权到陪伴” 的现代转型。在传统观念中,父亲往往被视为家庭的权威,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然而,在影片中,李靖对哪吒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不再仅仅以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哪吒,而是更多地给予他关爱和支持。他为了哪吒,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爱体现了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的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尊严的前提下合而为一”。
    与巴金《家》中高老太爷的专制形象相比,李靖的转变凸显了代际沟通从压迫到理解的时代演进。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他对子女实行严格的控制和压迫,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而李靖则更加尊重哪吒的个性和意愿,努力与他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此外,本雅明提出的 “经验贫乏时代” 概念也可以用来分析当代亲子关系的疏离与重构。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经验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然而,李靖夫妇与哪吒之间的关系,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构亲子关系的范例。他们通过理解、包容和牺牲,打破了代际之间的隔阂,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对于考生来说,在撰写关于代际关系的作文时,可以关联 “00 后整顿家庭” 等社会现象,论述健康代际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观点。可以借鉴费孝通 “差序格局” 的现代转型理论,分析传统家庭关系中以父权为中心的结构如何向现代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转变。通过对这些理论和现象的分析,考生可以深入探讨代际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文章增添一份深刻的思想内涵。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