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5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
河北省2025届高三11月
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电影行业已实现了数字化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已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然而,要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发达的工业体系以及提升强大的文化自信与国际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任务,具体包括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发行网络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克里斯蒂安・黑尔曼曾指出,科幻电影可以视作社会、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地震仪”。随着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和电影产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为中国科幻产业赢得了国际声誉,更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成为我国科幻电影新的里程碑,在国际科幻电影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2》的成功上映,不仅引来了科研制造业的“国家队”组团联动,而且其中的步履式挖掘机、酷似歼-20战斗机等装备都根据国产尖端装备改造而成。这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幻电影背后的底气,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可以看到电影生产力对工业体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在这一框架内,科学技术成为电影制作的核心生产力。虽然我国科幻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好莱坞等世界领先的电影工厂的作品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科幻电影的核心在于利用现有技术展望未来世界,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则为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1234.1万人,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空事业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其重要支撑。2022年,中国宇航发射任务取得了54发全胜的辉煌成绩。此外,我国还制订了宏大的太空探索计划,预计在2030年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并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这些宏伟的计划和成就为科幻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思路。
虚拟化流程不仅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而且能促进工业体制高效转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强调,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新型产业化与工业化的支撑。如今,中国电影放映设备已全面实现数字化和国产化,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格式电影技术已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代表。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该作品在拍摄技术和剧本创作方面均实现了质的突破。电影工业化的关键在于科学,而科学则涉及意识、管理及流程等多个方面。在《流浪地球2》的制作过程中,团队研发了虚拟拍摄流程,将虚拟场景资产、摄影机运动数据等导入UE(虚拟引擎),与视效团队掌握的软硬件进行匹配、兼容。此外,该作品还涉及800页的VI(视觉识别系统手册)、9989张分镜头画稿、5310张概念设计、超过6000个视效镜头以及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的搭建。这些工作都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这为科幻电影拍摄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摘编自杨东元《论科幻电影的中国式表达》)
材料二:
G=德国电影学者格奥尔格・赛斯伦
Y=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严蓬
G:德国科幻电影的典型特征有一种双重意味,一是展示当代的技术发展的状况,二是展示技术的起源以及文化当中的神话起源。德国没有传统意义上比较空白的时期,科幻电影最后得以发展,主要是德国电影工业在经济以及技术方面状况都不错,而且有很多有天赋的人参与,这样才能够去拍摄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一般来讲投入成本都很高。即使能够拍摄出科幻电影,也不是说总能找到愿意观看科幻电影的人,或者不一定能找到愿意讨论、思考未来的人。对很多年轻一点的电影制作人来说,他们能够非常明确地感受到,科幻电影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机会,展现了哲学、社会等问题,并给了人们讨论这些问题的契机,而这是之前很长时间被大家淡忘的问题。
Y:这几十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确实相当困难。真的要感谢一些科技人员这些年做出的贡献,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发现一些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在特技方面,以前我们的电影制作者确实没有做电影特效的这些手段。1977年,美国拍了《星球大战》,那时候,这个特技已经初步地奠定了基础。我们只能用非常简陋的办法去做,一个很有名的片子里头,核弹爆炸的拍摄者在当时想了各种办法,最后用特别简单的办法,拿了一盆土倒在一个水缸里面,土下沉的过程很像核弹爆炸的蘑菇云,你现在一看就能看出来。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花很少的钱达到当时人们想要看到的奇观效果,所以这个片子在这个时期,整个的特效也都是非常简陋的。后面还有一些很典型的儿童科幻电影,这个时期我把它概括成“大开眼界”,但是确实比之前的这些电影更接近现在的科幻类型片。之后到2009年《机器侠》这类的片子,我们会发现,这些影片都是要加入一些爱情、家庭等元素的。我们看它整个的发展过程,从非常正面的故事开始,从科技出发。到了现代,开始受到流行文化影响进而转变,之后就是少数导演做了一些很小的类似科幻片的尝试,然后就到了今年的《流浪地球》,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科技水平相当发达的国家,很多科幻迷有一个疑问,国家科技的发展水平和科幻电影的发展到底有没有关联?
G:我认为肯定是有关联的。很多电影直接反映的是当时技术发展的状况,最新的技术会反映在这个电影当中。比如,《月里嫦娥》这部电影,有很多真正的科学家或者说火箭专家真实地参与了这个电影的制作,这些专家本来想要制造真的火箭,借着拍电影的机会,也满足了他们的火箭梦,这个在历史上是非常少有的例子。
(摘编自王雅静《论科幻电影的空白与缺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实现,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不仅是电影大国,更是电影强国。
B.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使中国科幻产业受到高度关注并使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C.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自主研发了高格式电影技术,《流浪地球2》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虚拟拍摄技术。
D. 格奥尔格・赛斯伦认为,德国科幻电影没有空白时期,是因为德国电影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都发展得不错。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里斯蒂安・黑尔曼曾将科幻电影比喻为“地震仪”,强调了科幻电影对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
B. 科学技术是科幻电影的核心生产力,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投入了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
C. 格奥尔格・赛斯伦说,科幻电影投入成本都很高,而且不一定能找到愿意观看、讨论科幻电影的人。
D. 严蓬说,中国最初没有做电影特效的手段,只能效仿美国,如拍摄土下沉的过程来模拟核弹爆炸的蘑菇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