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孤独是人生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孤独是人生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呼伦贝尔的冬天很冷,也滚烫;安静,也澎湃;孤独,也勇敢。冰与水、风与草、雪与土,以及生长在草原上的芸芸生灵,在冬季漫长的等待中,蛰伏着强韧的生命力!
新疆玛依塔斯风区风源地的执勤点,在这里值守的护边员们说,守边防就要耐得住寂寞,守不住寂寞、熬不住孤独就守不住安宁。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懂得打磨自我、关心生活。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远见。愿你收获开阔的心境。
品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写在呼伦贝尔冬季漫长的等待中,孤寂冰冷中蛰伏着强韧的生命力;第二段写新疆玛依塔斯风区风源地的护边员们认为守不住寂寞、熬不住孤独就守不住安宁;第三段写独处是懂得打磨自我、关心生活,是保留开阔的空间,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远见。由此看来,材料意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孤寂中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人们在孤独的坚守中守护人类的安宁,人在独处时开阔自己的精神境界,强调所谓孤独并非寂寞、虚空,而是在孤独中酝酿力量、发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升思想境界。所以,立意应该围绕材料的关键词“孤独”“独处”,并体现出这种关系。
构思行文时,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谋篇,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孤独中拥有世界。然后展开论述,一是形式上的孤独体现个性的独立;二是在孤独中发现自我,实现思想上的提升;三是享受孤独,实现精神上的丰盈。
立意:
1.孤独中成就自我。
2.学会与自己相处,孤独却拥有世界。
3.孤勇者不孤,大爱无疆。
4.幽径无人独自芳。
【佳作赏析】:孤独是人生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陶渊明淡泊名利,躬耕田园,悠然自得,得见南山;诗人通过关于孤独的创作,引发鉴赏者的共情,丰富世间的万千心灵;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柳宗元让我们认识“孤舟蓑笠翁”,感悟“独钓寒江雪”的深沉境界。
畏惧孤独,是因为没有学会如何面对人生的常态,与自己相处,才会从内心找到慰藉和力量。思考、反思、审视自己,是孤独给予我们的一份馈赠。所谓孤独并不是孤单,既不会空虚,也不会无聊,孤独让我们有了思考的时空,内心恰恰在孤身独处之时,才可能真正享有乐趣,拥有丰盈的精神境界。
孤独是人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成就一个人的,不是群处时的热闹,而是独处时的狂欢。《夏目友人帐》中有段话:“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孤独是深思高举者的盛宴,旷世独思的古圣先贤,横刀立马的英雄豪杰,往往在失去回响的人群中默默成就,随滚滚的历史长河而奔涌,让时间去证明,让人民去认可,最终迎来整个世界的欢腾,他们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行者、引领者,终将为人铭记,万古流芳。
孤者不孤,以孤勇者的身份为世界带来光明和价值。赫拉巴尔说:“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在深山的修行者避世而居,身在闹市的大隐者独守心灵净土。外在的形单影只从来不能取代他们精神世界的丰盈。坚定的信仰和理想追求,让这些孤独者拥有充实的人生和真正的价值:为正义,为志向,有忍辱负重后半生,著书光照寰宇彪炳史册的史学家;为天下,为苍生,有隐姓埋名几十载,立志研发两弹一星的英雄,他们因心存大义,独有孤芳,却香溢四方,为千千万万天下人牵念、景仰,何来孤僻之说?哪有孤独之意?孤独者往往身在隐秘一隅,独自芳华,却能以微尘的光芒拥有整个宇宙的力量。
孤独的时光,让人学会独立,变得自律,在静默中认清自我;学会享受孤独,在独处中寻找快乐,去深度思考,变得更睿智;学会享用孤独,在静谧中变得更强大,将会创造出最高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在这人生的常态中,保持最美的姿态,享受孤独带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