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各类型作文题目汇编(试题、方法点拨、立意解析、范文)
2025高考语文丨高考语文考前各类型作文题目汇编(试题+方法点拨+立意解析+范文)
【提炼・考场指导】
1.“试卷读写关联类”作文审题
【试题呈现】
(2023・新课标Ⅱ)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法点拨】
这是一个由阅读延伸至写作的题。这种命题方式,从2023年2月四省(吉林、黑龙江、安徽、云南)适应性测试,至2023年高考真题卷(新课标Ⅱ卷),再至2024年1月九省适应性测试(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河南+新疆),试题形式不断深入,读写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信息类、文学类、文言文、古诗歌、语用等试题,均可以生发写作话题,读写角度更为灵活,体现出命题者在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新探索。
这道题目需要考生对阅读材料有较好的把握,需要阅读后有自己的思考;同时,它更是写作,是将自己的阅读思考沉淀下来,通过适度的联想、想象、整合、迁移等,转化为对某一个命题的深度审视。
【立意解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分析)
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通过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让考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作文话题明确,选题立意较为容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着手写作。
该题有一定的思辨性。语言文字运用Ⅱ介绍了可以通过戴耳机达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目的,但使用耳机的时间过长、音量过大,会损害听力,产生健康隐患。作文材料则对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这一想法做了客观的叙述。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以此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作文材料本身也带有思辨性,对于青少年是否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这个问题,不同的青少年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考生认为是必要的,也有考生认为不必要。
话题的思辨性拓展了选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正向立意,讲述“自己的空间”的意义,如有了自己的空间,可以得到放松,沉淀自己的情绪、思考和想法,更好地成长;可以反向立意,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比如不能沉溺于自己的空间,应该学会通过沟通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消除烦恼,等等。无论是正向立意,还是反向思考考生并不一定要提及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可以只根据作文材料写作。
该题目可以写作的内容很丰富。除了论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需要自己的空间,以及空间的优点和局限等问题外,还可以从怎样打造“自己的空间”着眼。材料中所说的空间,可以指空间实体,也可以指精神上的空间。对于精神上的空间,青少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打造。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的戴耳机是一种方式,起到了提示作用,考生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方式,如阅读、写日记、做剪报、跑步、收集标本等,这些方式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空间。方式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有时候哪怕是短暂的走神儿或思想“放空”,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行文应重点讲述“自己的空间”的具体内容。自己的空间,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是倾诉心声、放松心情、积蓄力量、加油充电的地方。“自己的空间”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生活中的小挫折,也有学习中的小进步;有虚拟世界的动漫角色,也有现实中的草木鸟兽;有地上的山川河流,也有天上的璀璨星辰,等等。通过对空间内容的描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对成长的思考。可以与父母师长对话,告诉他们“自己的空间”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充满着互动的友谊、对社会的关切、对未来的想象,等等。
该题贴近考生生活,鼓励考生讲真话。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希望有自己的空间,考生可以结合成长经历,表达个人诉求。选择小切口,讲述学习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心情,而不必说大话、套话或空话。
对这个材料而言,要写好作文,除了常见的作文标准外,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真情实感。这个材料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来写作,真情实感特别重要。第二,要有深入思考。如果写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应该就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否需要自己的空间,或自己的空间的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第三,能辩证地看待自己的空间,充分叙述或论述自己的空间的优点和局限。
【类型链接】
(2024・九省适应性测试――河南、黑龙江、甘肃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Ⅰ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四省适应性测试――云南、安徽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