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解读、优秀模拟题及范文四篇
2025高考语文作文――高考热点话题解读+优秀模拟题及范文四篇
命题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出“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19页)
近三年上海高考及春考在这一问题上考查颇多,几乎连年考查。
通过试题大致可以看出,命题角度有二:
其一,探讨社会现象或概念的本质及其影响,如“认可度”的判别作用;
其二,分析个人行为动机及其背后的心理或社会原因,例如好奇心对探索陌生世界的影响。
考查能力重在学生的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此预测今后命题趋势:未来命题可能会继续围绕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展开,旨在考察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并能提出独到见解。
设问形式:
试题:(2024・上海秋考卷,23.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上海秋考卷,24.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 自拟题目;(2) 不少于 800字。
(2022・上海秋考卷,25.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题方法:
针对此类问题,简易通用解题步骤如下:
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核心议题,确定写作方向。
搜集素材:基于题目要求和个人积累,挑选相关的实例、数据或理论支持你的观点。
构建框架:设计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每个段落应集中讨论一个主要观点)和结论。
阐述观点: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注意逻辑连贯性和论证的充分性。
润色修改:完成初稿后,检查语法错误,优化句子流畅度,确保文章符合字数要求并能够清晰传达你的思想。
一、(2025・青浦一模)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关心自己能控制的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控之可控,谋之不控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有人便发问是否只有关心自己可控的事?我认为不然,应控之可控之事,谋之不控之事。
社会环境由可控与不可挖之事构成,可其概念并非二元对立,控可控之事让我们对事件有明确规划界定,从而拥有从容不迫之准备,而谋不控之事则对未来有打算,临危不惧。
诚然,对于可控之事,我们力求全盘掌握,把握当下。正如高考是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控制;陶公南山对望、采菊东篱是遵循本心,对生治的控制;福接拜日复一日诵读圣经是对自己心智信仰的控制。控制难分大小难易,重在对未来可控之事的打算,预防其脱轨,使其航行于预料轨道之下,以臻于完美。控可控之事很大程度上免于意外发生,而紧紧把握可控之事,很多时候是为达目标的必要条件。
然而,对于不可控之事,我们亦要付之关切。茫然放任自流,显然是不可取的。巴黎奥运健儿正是用四年的艰苦训练,将不可控的比赛胜率尽力改变;东坡面对不可控的贬购流迁,通过乐天心理与民为伴、与诗为乐……不可控之事并不意味着不关心,未雨绸缪,迎接挑战,转悲为喜才是我们面对不可控之事应有的态度。
可更多时候,可控与不可控实则至为表里,并蒂双生。其概念界定由人为强加,“谁谓河广,一苇航之”。看似不可控的河广,实则并不难渡。同时,并且不可控之事在某种程度上能将其转为可控之事,当下不可控之事难道就意味着未来亦不可控、无人可控吗?结果显然不然。控可控之事我们必然要遵守,谋所谓不控之事也意义重大,某些时候,谋之不控,更能成为逆风翻盘的关键。
揆诸当下,许多青年囿于自设我的所谓“不可控”之桎梏中,以因其不可控以佛系自居,这并不可取。青年应跳脱可控的温床,避免给自己设限,因所谓的“不可控”而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从而碌碌无为。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我们要善于在可控与不可控之事中灵活变通,既要尽力把握可控之事,更不能对不可控之事畏缩不前,而应做到控之可控,谋之不控。
【解析】
材料主要探讨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可控”和“可控”之事。生活犹如一片广阔无垠且变幻莫测的海洋,其中充满了无数我们难以掌控的风浪与暗流,诸如突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宏观环境的变迁、他人的意外之举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的范围。然而,面对这些不可控因素,是否就应决然地将目光收缩,仅仅聚焦于自身能力所及之事,这是一个充满深度与复杂性的命题。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本就处于一种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的交织状态。我们生活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法则之下,这是我们无法挣脱的“必然之网”,体现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奈;但同时,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是我们的“自由之翼”。关心自己能控制的事,是对自我主体价值的尊重与彰显,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自我实现的务实之举;但完全忽视不可控之事,又似乎是一种逃避与自我封闭,因为世间万物皆相互关联,那些看似遥远的不可控因素,实则可能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个体就业的冲击,忽视这种关联可能使我们在生活的航向上失去宏观的视野与预判。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度不确定性并存。科技的迅猛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却也引发了诸如隐私泄露、伦理困境等新问题;全球化进程加速了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却也让个体面临着多元文化冲突、国际局势动荡影响等挑战。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只关注可控之事,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内心的安定与秩序,但从长远看,可能会因对外部变化的迟钝而错失发展的契机;而过度纠结于不可控之事,又极易陷入焦虑与无力的泥沼,无法有效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微妙而精准的平衡,以一种理性而睿智的态度去审视生活的全貌,既不盲目自大,也不消极退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