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3月高三名校联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编
2025届3月高三名校联考作文汇编
01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五县联考高三一模)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有很多关于治学的感悟,流传到今天被人们信奉为至理名言。但把这些名言警句放在一起看,似乎有些情理相悖。如:
《论语》里面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杜甫告诉世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朱熹却告诫人们:“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却有人感叹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材料由四段文字构成。第一段首先指出有很多古人治学的感悟被今人奉为至理名言,然后重点强调了如果将这些名言警句放在一起就有些情理相悖了。后面三段文字给出了三组看似矛盾的古代治学箴言,呈现了传统文化中多维度的治学智慧: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荀子却认为“终日之思不如须臾之学”;杜甫推崇博览群书,朱熹主张精熟深研;苏轼赞颂诗书养性,却有人质疑书生无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
可见,材料的主旨在于探讨学习的本质和方法,以及学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的影响。这些名言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反映了古人对学习的不同理解和多元看法,既有对学习方法的探讨,也有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孔子谈学思的辩证关系,荀子强调实践积累的重要性;杜甫侧重知识广度,朱熹关注认知深度;苏轼肯定精神修养,质疑者着眼现实功用。这恰如庄子“井蛙不可语海”的寓言,每种观点都是真理的一个切面。这些观点反映了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素养的培养,是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途径。
【参考立意】
1、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2、读书破万卷,精熟见真章
3、腹有诗书气自华,百无一用是书生
4、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5、修身治学,知行合一
02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作者:郑辛遥)
这则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画面中,一个小人立于一条曲折蜿蜒的线条之上张望,这条线条就像现实中的道路,有着诸多的起伏转折。小人在弯路上的状态,直观地展现了人在现实情境中的处境,“弯”代表着充满曲折、坎坷与不确定性。“道理是直的”可理解为明确的真理、价值观、指导人行为的道理等,“道路却是弯的”象征着追求真理和目标途中的艰难险阻、挫折困境以及复杂多变的情况。写作时可围绕在曲折人生路上坚守正确道理;既要坚守内心的正确道理,又要有面对道路曲折的勇气和智慧;认识的真理要在实践中检验等角度来立意。
【参考立意】
1、直面道路曲折,领悟人生真谛
2、坚持道理或目标,在现实曲折中前行
3、真理需在曲折现实中验证。
【范文】
直道在心笔锋正,弯道在行脚印深
漫画里的两行字直击人心――"道理是直的,道路却是弯的"。(扣材料)就像我们解数学题时明知答案在前方,却总要绕几道辅助线;背古文时早知道理通透,却必经反复诵读的磕绊。(阐释材料)这正是成长的真相:直道是照亮前路的北斗,弯道是抵达真理的必由。(由材料到现实)当代青年的征途,从来都是直道信念与弯道跋涉的双向奔赴(中心论点)。
直道如灯,照亮前行方向。(观点句)直道是真理的凝练,是信念的具化,于茫茫人生征途上,以恒定的光明指引行者跨越迷雾,笃定前行。(阐释句)战国屈子,将“美政” 理想奉为直道,哪怕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仍以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的姿态坚守。他在遭放逐的曲折人生里,用《离骚》书写对直道的追寻,让爱国恤民的光芒穿透时代阴霾。当代屠呦呦亦如此,她以 “用中医药拯救生命” 为直道,在科研资料匮乏、实验条件艰苦的弯道上跋涉。翻阅古籍寻线索,反复试验求突破,最终让青蒿素的光辉照亮全球抗疟事业。(例证句)无论是屈子在政治漩涡中的坚守,还是屠呦呦在科研困境里的执着,皆因直道如灯:这灯,让屈子于人生弯道守住精神高洁,让屠呦呦在实验失败时保持探索热情,最终让直道的价值在践行中迸发耀眼光芒。(分析句)可见,直道之灯一旦点亮,便赋予行者穿透黑暗的力量,纵使道路蜿蜒,也能依循光明,一步步向理想靠近。(小结句)
弯道虽曲,磨炼直道信念。(观点句)弯道蜿蜒,恰如人生的试炼场,以曲折为刃,雕琢着人们对直道信念的坚守,使其在磨砺中愈发坚韧。(阐释句)司马迁立言修史的“直道”,遭遇宫刑之辱的 “弯道”。可这弯道没有摧折他的信念,反而让他于幽微处发愤,“就极刑而无愠色”,在弯道的泥泞中匍匐前行,最终以一部《史记》印证直道信念的不朽。无独有偶,中国核工业开拓者们心怀 “强核报国” 的直道,却面临技术封锁、设备落后的弯道。他们在荒滩戈壁中演算,于一次次失败里总结,弯道的每一道弯折,都成为信念的 “淬火” 过程,最终让原子弹腾空而起,让直道信念在弯道的千锤百炼中绽放锋芒。(例证句)无论是司马迁在人生至暗时刻的坚守,还是核工业人在科研困境中的执着,皆因弯道是信念的 “试金石”:它以挫折为砝码,称量信念的重量;以困境为熔炉,检验信念的纯度,最终让直道信念在弯道的磨炼中,成为穿透黑暗的永恒之光。(分析句)由此观之,弯道从不是信念的消解者,而是信念的锻造师,它以曲折为笔,在人生长卷上书写直道信念的深刻与厚重。(小结句)
直道与弯道,交织成成长之路。(观点句)直道是成长征程中的精神坐标,标注着前行的意义;弯道是成长途中的实践课堂,锤炼着应对挑战的能力,二者交织,让成长既有方向引领,又有深度沉淀。(阐释句)苏轼始终抱持“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豁达直道,却不得不踏上仕途跌宕的弯道:乌台诗案的冲击、辗转贬谪的漂泊,都是曲折的人生注脚。可正是在直道与弯道的交织中,他于黄州赤壁思考人生,在岭南荒蛮笑对风雨,让豁达从理念升华为穿透苦难的生命智慧。中国航天人亦然,以 “建设航天强国” 为直道目标,在技术空白、设备落后的弯道上攀爬。从东方红一号升空的艰难探索,到载人航天工程的反复试验,直道信念支撑他们穿越弯道荆棘,而弯道中的每一次突破,又让航天强国的直道目标更具现实分量。(例证句)苏轼若只有直道憧憬,会在弯道挫折中消散热情;若仅有弯道跋涉,会因缺乏指引而迷失。航天事业同理,直道为弯道前行赋予价值内核,弯道为直道实现积累实践经验,两者交织,让个人完成精神蜕变,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分析句)由此可见,直道与弯道的交织,是成长的必然逻辑 ―― 直道如纲,拉起成长的高度;弯道如目,织就成长的厚度,二者相契,终成丰盈的成长之路。(小结句)
漫画里的直道与弯道,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注脚?当 00 后航天团队以 “星辰大海” 为直道,在卫星调试的凌晨机房里反复校准参数;当乡村振兴的青年村官把 “共同富裕” 刻进心底,在蜿蜒的田埂上走出产业振兴的弯道 ―― 我们这代人正用行动诠释:直道不是空想的乌托邦,而是需要在弯道中一步步丈量的远方。
站在 2025 年的春天回望,前辈们在改革开放的弯道里出中国道路,而我们接过的接力棒上,既刻着 “民族复兴” 的直道方向,也布满 “卡脖子” 技术攻关的曲折纹路。愿我们永远记得漫画的启示:把直道信念化作脚下的春泥,让弯道跋涉成为成长的年轮,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走出属于中国青年的 “直弯交织” 之路 ―― 这,或许就是对 “道理与道路” 最生动的作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