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过程

share

    想象的过程
    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想象的过程这一知识点主要以例子型单选题为主,但在做题中也会有易混淆的点存在,正确率偏低。以下是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的几种形式,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考查。
    (一)粘合
    粘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中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即将两个事物粘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如“飞马”即将马与鸟的局部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形象。常考的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牛头马面、飞龙凤舞等的形象均属于粘合,在科学技术创造发明中也有运用这种综合方式结合的,如水陆两用坦克,即坦克与船某部分特征的结合。粘合是想象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多用于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
    (二)夸张
    夸张又称强调,是指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千手观音、九头鸟、三足鸟、大人国、小人国、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形象。千手观音是将观音的手部特征夸大化,九头鸟则是将鸟的头部特征夸大化,它们都改变了事物的正常特点。
    (三)典型化
    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装饰图案画中的花瓣树叶等形象、小说人物形象的创造均属于典型化。如鲁迅在谈创作经验时所说的,人物模特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拼凑出来的角色,属于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化。再如鲁迅对阿Q形象的塑造,阿Q是可怜又可恨的人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鲁迅笔下的祥林搜等均属于典型化。
    (四)拟人化
    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童话、神话和现代卡通片中许多形象就是通过拟人方法创造出来的。雷公、电母、花仙、风婆、火神、米老鼠、唐老鸭、圣诞老人、葫芦娃等外界事物上加上人的特点。拟人化重在突出人的性情。
    (五)联想
    出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也可创造新的形象。如看到“修理手表”几个字,会联想到“修理时间”,“大江东去”联想到时间流逝。
    【知识点拨】
    黏合——相加特征、属性;
    夸张——突出某一对象的某一个特点;
    典型化——代表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联想——由此及彼;
    拟人化——给某些事物赋予人的特性
    【易混淆点】
    1.粘合VS拟人化
    粘合:不同类别事物间的结合,形象发生了变化,如人身与鱼尾结合成“美人鱼”,猪头与人身结合成“猪八戒”。
    拟人化:强调将无生命的物体生命化或将有生命的物体人格化。但过程中形象未发生改变。如黑猫与警察,通过想象让其形象更加的生动,但黑猫和警察的形象未曾改变。
    2.粘合VS典型化
    粘合:不同类别事物间的结合,形象发生了变化。
    典型化:将同类事物进行结合,塑造典型。
    【试题练习】
    1.动画片《葫芦娃》中的蛇精形象深入人心,她有着尖尖的下巴,长长的尾巴。甚至有网红整容成“蛇精脸”。蛇精的形象属于想象中的( )。
    A.夸张 B.粘合 C.典型化 D.拟人化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粘合”的理解。本题容易误选夸张,夸张是指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加、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而题干中蛇精的形象就是把蛇和人的部分特征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属于黏合,因此答案为B。
    2.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如“谢广坤”、“苏大强”和“潘贵雨”属于想象过程中的( )。
    A.夸张 B.粘合 C.典型化 D.拟人化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典型化”的理解。大家熟悉的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如“谢广坤”、“苏大强”和“潘贵雨”都非常典型地表现了古板父母的“作天作地”,属于典型化;A选项侧重突出某一特点,B选项侧重不同事物结合,形成新形象,D选项侧重赋予人的属性,所以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答案为C。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