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君子不器

share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君子不器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说文》:“器,皿也。”历代对“君子不器”解说不一,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器物都各有各的用途,而君子的用途则是无限的。(汉代包咸)
    2.器物各有所用而不相通,故君子博学多才,融汇贯通。(宋代朱熹)
    3.求学之人先学一才艺而成器,进而修身成德而不器。(清代康有为)
    4.今人一般认为“器”(物质)和"道”(精神)相对,“君子不器”就是君子当不为物欲所困,而应执著于“道”。也有人认为“器”有满溢,君子当不自满,精进不已。李泽厚则认为“器”就是器物所代表的功具性,实用性、功利性,“君子不器”就是主张君子要成为独立的人。
    请以“君子不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文题解析】:“君子不器”这一题目出自《论语・为政》,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古语。历代对“君子不器”的解释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君子的用途是无限的;2.君子博学多才,融汇贯通;3.君子先学一才艺而成器,进而修身成德而不器;4.君子不当为物欲所困,应执着于“道”;5.君子要成为独立的人。
    考生文章将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阐述“器”的含义,以及君子为何不当为“器”;2、分析君子如何实现人生的无限可能;3、.分析君子如何通过博学多才,融汇贯通,实现“不器”;4、.分析君子如何通过先学一才艺而成器,进而修身成德;5、分析君子如何摆脱“器”的束缚,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6、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君子不器的价值意义;7、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如何践行君子不器的理念。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君子不器
    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的一句“君子不器”引发了无数的思考。什么是“君子不器”?难道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君子不是器物吗?当然不是。这里的“器”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
    “器”是有限制的,而君子则是无界限的。就如同包咸所说,器物各有各的用途,而君子的用途则是无限的。君子如同天空,无论我们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光辉。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应对各种挑战,他们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器”是单一的,而君子则是多元化的。如朱熹所说,器物各有所用而不相通,故君子博学多才,融汇贯通。君子如同一颗参天大树,他们的根深扎在知识的土壤中,不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他们的枝叶繁茂,涵盖万千,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他们都能游刃有余。
    “器”是具体的,而君子则是抽象的。如康有为所说,求学之人先学一才艺而成器,进而修身成德而不器。君子如同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们永远无法触摸到他们的尽头。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丰富,让我们无法用任何具体的“器”来衡量。
    “器”是有限的,而君子则是无限的。如李泽厚所说,“器”是器物所代表的功具性、实用性、功利性,而“君子不器”就是主张君子要成为独立的人。君子如同一条奔腾的江河,他们不受任何的限制,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力量使我们感到敬畏。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忘记了“君子不器”的道理。我们过于注重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的发展。我们过于强调实用的技能,而忽视了博大的学问。我们过于崇拜功利,而忽视了道德的修养。我们让自己成为了“器”,而失去了“君子”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君子不器”的道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我们要博学多才,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受物欲的诱惑。我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为人民服务。
    “君子不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让我们共同努力,追求这种境界,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独特的印记,成为不朽的存在。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