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新课标I卷、II卷、全国甲卷、北京、天津、上海卷)审题立意及参考范文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新课标I卷、II卷、全国甲卷、北京、天津、上海卷)审题立意及参考范文
1.【2024高考作文真题(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河北、山东、浙江、安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目以“互联网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下问题解答的便捷性”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一设问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反思,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和知识探索过程的探讨。
首先,从审题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核心关键词和潜在信息。关键词包括“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问题”以及“越来越少”。潜在信息则隐藏在设问之中,即科技发展与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分析时既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性,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减少或问题性质的转变。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这篇作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立意。一是从科技进步的正面效应出发,探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二是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分析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问题同质化、思维惰性等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在享受科技便捷的同时,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三是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出发,探讨问题的本质、问题的价值以及问题在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在构思时,我们可以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综上所述,这篇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在分析科技发展与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立意,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范文参考:
问题的永恒与智慧的进阶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尽知识的窗户。曾经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现在只需轻点鼠标或语音指令,便能迅速得到答案。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呢?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回首过往,不难发现,问题的数量并未因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愈加丰富和多元。科技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再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步的跨越都伴随着对新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再者,当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每一个答案都可能成为新的问题的起点。知识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我们的好奇心也在不断膨胀。一个问题解决了,往往又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推动知识的进步。
然而,问题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陷入迷茫和无助之中。相反,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每一次的思考和尝试,都是对智慧的锤炼和升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问题并非总是需要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些问题,如生命的意义、宇宙的起源等,可能永远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没有价值。相反,它们能够引发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入思考,提升我们的精神层面。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同样,没有问题的生活,也会失去其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对问题的思考。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每一个问题,将其作为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问题的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我们要有勇气去提出新的问题,有智慧去解答问题,有毅力去追求真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或许无法预测未来会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就能在问题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更稳。因为问题的永恒正是智慧的进阶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