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专一立基 博览致远

share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专一立基 博览致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古典文学鉴赏学学科奠基人徐应佩先生曾在他的一名学生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了两句话:“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提醒这名学生读书、做学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这名学生谨记徐先生这两句话的教诲,并一如既往地付诸行动,在其从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就是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其实,徐先生的这两句话并不仅仅适用于读书、做学问,还有其广泛的适用情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题目要求我们阅读材料后,根据个人联想和思考,围绕“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这两句话展开作文。这两句话强调了在读书、做学问的过程中,专一和博览的重要性。材料以徐应佩先生对学生的教诲为引,通过杜晓勤教授的实例,展示了这一原则的实践价值。因此,作文应结合个人经历、感悟,阐述“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立意:
    读书与做学问:阐述“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在个人成长、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专注与广泛涉猎的平衡。
    人才培养:以徐应佩先生对学生的教诲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具有专一精神和广泛视野的人才。
    社会发展:从“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这一原则出发,分析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创新发展的作用。
    个人成长: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实现个人价值。
    文化传承:探讨“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佳作赏析】:专一立基 博览致远
    徐应佩先生的“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之训,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求知者指引前行的方向。这不仅是一种读书的艺术,更是一份人生的智慧。专一与博览,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如同江河之水,既需深邃的河床,亦需宽广的流域,方能奔腾不息。
    专一,是立身之根本。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以其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研究,记录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正如《礼记》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是这种专注,使他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科学的精髓。当代数学家张益唐,在数论领域默默耕耘三十年,最终破解了“孪生素数猜想”这一世纪难题。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专一并非固步自封,而是在深耕细作中寻求突破,在坚守不渝中实现飞跃。
    博览,是开拓之源泉。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唯有站在不同的角度,方能洞悉事物的全貌。文艺复兴时期的通才们,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既是建筑师又是哲学家。达・芬奇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研究,不仅为了更生动地描绘人体,也为了更精确地表现光影。正是这种跨界的视野,使得他们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当代科技巨头马斯克,将物理学思维引入商业领域,将航天技术融入电动汽车,正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的最佳例证。
    专一与博览,相得益彰。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既专注于心性之学,又博览群书,最终开创了心学一派。他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种既深入又广博的思维方式,使他找到了知行合一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既是逻辑学的奠基人,又是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的成就证明了专一与博览的完美结合。当代学者钱锺书,既精通中西文学,又涉猎哲学、史学,其《管锥编》便是专精与博通的典范之作。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领悟“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的深远意义。专一非固执,博览非浅尝辄止。正如一棵大树,根系需深植土壤,枝叶才可繁茂。唯有既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又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人生的旅途中稳健前行。
    专一者,如琢如磨,追求卓越;博览者,如切如磋,融会贯通。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成就非凡。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唯有以专一为基石,以博览为羽翼,方能在求知的旅途中攀登新的高峰,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璀璨的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