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阅读辅导:什么是“沉郁顿挫”?此类题型如何解答?

share

【一文讲透】什么是“沉郁顿挫”?此类题型如何解答?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的诗歌风格被普遍定义为“沉郁顿挫”,那么,问题来了:何谓沉郁?何谓顿挫?沉郁顿挫之风格在杜诗中具体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尤其是作为一种诗歌风格,是如何表现的?考试的时候,遇到此类题型我们又如何分点解答呢?
    【概念定义】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一个主要标签。“沉郁”还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但“顿挫”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会比较复杂。
    1.概念由来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在《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研究杜诗的人,论杜诗风格,多说沉郁顿挫。解释却又各自不同。
    杜甫《进<雕赋>表》:“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据说扬雄作文,思致迟滞,而枚皋敏捷,摇笔文成,所以杜表“沉郁”一句是指扬雄,下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杜以为自己兼有扬、枚二人的长处,思既深沉,才又敏捷。
    2.百家争鸣
    ①清代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少陵自道曰:沉郁顿挫。其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意至而法亦无不密。” 吴瞻泰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沉郁”是对诗情诗意而言的,“顿挫”就是诗歌艺术方法而言的,只要诗意浓郁,诗法自然会绵密。“沉”指杜诗感情深厚沉痛,“郁”指感情愤闷抑郁。“顿挫”有点像书法中毛笔的顿笔和转笔,笔锋按下去停一下叫“顿”,顿后笔锋稍松再转折叫“挫”。“沉郁”指诗情,“顿挫”指诗法。
    ②一般来说,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而沉郁与顿挫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③沉,是指情感的深沉;郁,是浓厚之意;顿挫,是表达的跌宕起伏。沉郁是情感类型,顿挫是表达特点。
    ④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
    ⑤其一曰“沉郁”,即厚重郁勃之意,杜甫的诗多工整厚重,内含一股郁勃之气,故而读起来既豪壮阔大又沉重内敛。其二曰“顿挫”,即诗情跌宕,气多婉转,虽不能一泻千里倒也汹涌澎湃,所谓“一起一跌,欲飞还敛”之意。
    ⑥“沉郁”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沉挚。杜诗中爱国忧民的诗作如《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咏怀抒情的诗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写景咏物的诗作如《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思乡怀友的诗作如《月夜》、《月夜忆舍弟》等;咏史怀古的诗作如《咏怀古迹》五首等;题画论诗的诗作如《戏为六绝句》等。在这些题材广泛的诗歌中,“沉郁”表现为复杂的心理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例如《垂老别》中,老翁既愤恨残酷的兵役制度,但又没因此忘记自己捍卫国家的责任;既毅然报效国家,却又难忍夫妻垂老离别;既伤心夫妻垂老离别,却又没削弱上阵杀敌的斗志。复杂矛盾的心情展现了这一系列的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复杂矛盾的诗歌内容,而正是这一系列的复杂矛盾突出了杜诗“沉郁”的风格特征,深刻的反映了复杂矛盾的“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
    “顿挫”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歌结构的起伏转折。如《兵车行》开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形象描写,表现出被征召上战场的兵士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给人以撕心裂肺之感。之后诗人才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写出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使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境地,揭示出开篇所发生军旅出征的深层原因。这种逆笔倒挽的手法,显得极有气势又富于变化。二是句法上的精炼警策。如《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用通感的手法,将自身的感叹、遗憾赋予花鸟上,“溅”和“惊”二字凝炼深沉,读来心惊神警。三是音律方面的抑扬顿挫。比如《石壕吏》,诗人分别用平仄交替的韵脚表现官吏的呵斥、老妪的哭泣、人被捉走后等情节的变化,使整首诗变得十分和谐。尤其是诗歌最后一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所述事情十分凄惨,而又配以发音逼促的入声韵,似将读者带入此情此景。
    沉郁和顿挫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沉郁”的内容要靠“顿挫”的手法和形式来表达,也只有“顿挫”的形式手法最适合表达“沉郁”的内容。另外,“沉郁”本身因感情深厚纠结而表现出含蓄之意;“顿挫”本身因结构和音律的关系构成复杂深厚的内容。
    ⑦“沉郁”一词,主要指诗歌内容的深沉、凝重。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苦难。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例如在《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这种深沉的情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思考,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顿挫”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杜甫的诗歌在节奏上常常有起伏跌宕、迂回曲折之妙。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韵律和谐,同时又通过句式的变化和词语的选择,营造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例如《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韵律严谨。在节奏上,前四句写景,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节奏明快;后四句抒情,情感深沉,节奏缓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