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个完整的议论性文段

share

如何写好一个完整的议论性文段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语段的特征和写语段的意义,学习写标准语段。
    2、通过标准语段的阅读,认识语段的特点和写语段意义,学习写语段。
    3、打造议论标准语段,完善试卷主观题作答,美化议论文说理。
    二、导入新课:
    2014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标准答案:抢险抗灾部队方阵
    现在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抢险救灾部队方阵。瞧!他们高昂的士气、良好的精神风貌,时刻向我们展示着作为军人应有的风采。他们曾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许多人重获新生,拯救了人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6分)
    [分析]这是一个标准的语段。第一句话:概括介绍。(中心句)第二句话:赞风貌。第三句话:说特征。第四句话:表敬意。(祝愿)
    三、语段写作的意义
    (1)答好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需要
    林冲见差拨(地方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问: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采用了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林冲没拿出银子之前,差拨指着林冲便骂“你这个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能发迹!”“你这把贼骨头”。林冲给了钱后,看着林冲笑,夸林冲为“是个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久后必做大官!”。通过前后对比把差拨仗势欺人,见钱眼开小人性格表现的淋滴尽致
    [分析]总概括,分说展开,从林冲拿出银子前后差拨的语言不同说明如何对比的,总结
    (2)答好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需要用
    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因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微宗进士,因“忤秦桧”被罢官。
    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的句意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正,故没有想到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琴直”“因局方”的句意。
    [分析]总概括,分说,分别从两个角度、解释展开,总结
    (3)写好高考议论文的需要。
    抓住机遇,走向成功。牛顿抓住苹果砸头的机遇,豁然开朗,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诸葛亮抓住刘备“三顾茅庐”的机遇,果断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拿破仑在革命军前线指挥官对土伦堡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立刻抓住机遇,直接向特派员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荣立战功,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分析]这是一篇优秀作文的一个语段。句总说,排比举例分说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用总分总的语段回答。
    参*:我认为“阔”字更好。阔,是广阔,旷远的意思。因为一个“阔”字,描写出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广阔无边的景象,表达视野十分开阔强烈感受,为下文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一仄一平,声调也更为响亮。“失”虽然写江岸远得让人看不见,但缺乏形象感。所以用“阔”比“失”好。
    四、高考议论文标准议论段写作指导
    1、前言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
    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语段的特征
    (1)有几句话组成,几句话有一定有顺序。
    (2)有一个中心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3)一定的层次,每层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心
    2、比较阅读见优劣
    (一)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最终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可见埋没并不可怕,关键是他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室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我们不能不赞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二)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造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为什么他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点评]语段(一)(二)在内容上极其相似,都是论证――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都是通过爱因斯坦冲破埋没最终有所成就的例子进行了主体论证;又都是运用了因果分析论证方法。相似之处虽然居多,但是不同也很明显:一是段落观点句位置不同,二是论据的阐述和分析结构不同,三是结论句表述不同。可是优劣也是显而易见的,(二)段观点鲜明,论据明晰,论证严密,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