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喘息,明亮的波纹――议论文如何引用名言

share

柔软的喘息,明亮的波纹
――议论文如何引用名言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 陈杰


    在写作议论文时,我们往往需要引证来阐明和强化作文的观点。精妙的名言,贴切的论据,可以点亮语段,增加文采,确实是四两拨千斤的写作“神器”。其实,同学们也都知道引用名言,除了增强说服力外,更实在的是凑字数,补文采。所以同学们平时也都注重积累名言名句。但问题在于看到漂亮的句子实在动心,笔记也记得分毫不差,一到写作,却还是用不到位。那么症结到底在哪呢?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有些学生阅读时遇到好句子,动心却不动手,又或者是动心动手却不动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没有养成好的批注习惯和思维能力。
    当我们发现一个饱含哲理而又脍炙人口的句子,不能只停留于感叹或欣赏的层面,而应反复诵读,并试着解读这句话的含义,尽量多角度地提炼出来中心词。而这些能概括句意的中心词,便是该名言所适用的话题。做到这一步,你已经超越了60%的人,但这还只是在半山腰。我们还可以再调动自己的素材库,搜集、延伸、整合相关话题的名言,“合并同类项”。然后以“经典”“优美”“好记”为标准,对这些名句做优先级排序,剔除掉不那么出彩的句子,来给自己的大脑“减减负”。从“一个”到“一类”,我们的整合力和联想力就提升了,知识也愈加丰厚了。
    如果想做到强化记忆,灵活运用,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行合一,来达到目标的最大化。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某个话题写一段话,并援引或者化用这个名句,进行刻意训练。运用是内化理解和强化记忆最好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高级词汇或句式的训练,因为学习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一言蔽之,我们处理名言,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任其“躺尸”,而是依照“理解――提炼――归类/延伸――运用――记忆”的步骤,形成学与用的闭环。没有闭环的学习都是“烂尾楼”。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并阐明名言引用时的技巧。
    一、直接引用,正面论证
    例句: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路遥
    理解:这句话富于哲理和诗意,讲得优美、蕴藉,适于引用。它是说人心中只要是光明的,哪怕处于黑暗中,也会感到明亮,透彻。我们可以用追果溯因法来探究句子背后的深意:即人心何以皎洁呢,这光亮可以来自坚定的信念,美好的理想,洁净的品德,这些都是“心中的月亮”。因此就可以提炼出这句话的中心意了。
    提炼:这句名言可以适用于信念、理想、精神、品德等话题中。
    延伸: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碰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运用:只要拥有坚韧的信念,丰厚的精神,哪怕遭遇贫瘠或困厄,也会守到成功的黎明,绽放人性的光辉。正如作家路遥所说,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在人生黑夜中,撷一轮信念作心间的明月。
    二、化用名言,点亮文采
    1.改写名句,巧妙联想
    例句: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路遥
    改写运用:百年前的中国,正因为有了敢于呐喊的志士,敢于流血的英雄,即使没有月亮,也有皎洁的未来。正是这群埋头苦干的人,撑起了中国的天空,闪耀着精神的光辉,并流照现在,感召我辈。所以,疫情中、脱贫中、探月中,有无数的青年人,捧出自己的热量和心血,只为祖国更好。
    改写思路:保留“月亮”“皎洁”这些富于意境的词语,同时保留原句中比喻的意味,由个体“人的心中”联想、上升为民族、国家等集体的命运、前途。
    2.化用句式,举一反三
    例句:使我们相恋的,是共同的痛苦,而不是狂欢。――顾城
    理解:这种散文化的语句非常文艺,一般不太适合直接运用到议论文中。有同学确实更容易被这些柔软的忧郁的词句打动而摘记。但这些句子并非一定不可取用。
    改写运用:使我们成长的,是困境的磨砺,而非沉醉的安乐;是顽强的担当,而非理性的冷漠;是饱满的谦虚,而非盲目的优越。
    改写思路:我们可以借鉴其用词和句式。如该句中的“是……不是”这种并列性句式,以及“痛苦”和“狂欢”对比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巧妙化用,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有质感和风格。
    三、打破预期,反面论证
    例句: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清华大学刘瑜
    理解:这句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批判性、思想性,凝练深刻,有哲理的韵味。不太好引用,但引得好的话,会格外发光,彰显考生的思想和见识。这句话可简化理解为对恶的沉默,就是对恶的纵容,对真相的背叛。 无人抱薪救火,摇旗呐喊,只会带来更大的悲剧和灾祸。高考作文倾向于正能量话题,因此该句可反面引用,打破读者的阅读期待,形成意出尘外的效果。
    提炼:适用于沉默未必是金、敢于呐喊、坚持真理的话题。
    延伸: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宗教并不是仅仅教人温顺,因为这样只能鼓励作恶。――泰戈尔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马丁・路德・金
    运用: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诚如斯言。然而,中国的历史上,每当山穷水尽时,都有人或歌啸,或呐喊,或奔跑,或苦干,爆发出个人英勇的力量,集体惊人的智慧。正是这群敢于担当的人,撑起了中国的天空,闪耀着精神的光辉,并流照现在,感召我辈。所以,疫情中、脱贫中、探月中,有无数的青年人,捧出自己的热量和心血,只为祖国更好。
    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名句,可以让硬朗的文风有了柔软的喘息,给沉闷的论证吹出明亮的波纹。然而,名言记得住,用得好,是一种本事,而任何本事都需要修炼。写作的路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有的只是持续的科学的训练。刚开始的训练可能是无趣的,甚至是无效的,但一定相信积累的力量,当你形成一种身体记忆或思维本能时,你就像学会了化功大法一样,可以化去任何障碍,在语言的晴空里自由地舒卷。
    《刻意练习》里说,天才源于“正确的练习”,而“天分”是日复一日训练的产物。只要按照这个步骤有目的、有秩序地练习,那么你将体会到阅读与写作的乐趣和窍门。你好比一个“星探”,在阅读中发掘文字里的星辰和月亮,然后摘出来,放到你的知识容器里,形成新的序列。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容器里那些分割的格子消失了,整个容器打通了,敞开了。你从一句话的引用、一个文段的练习中,开启了一篇文章的写作之门。
    如果刚开始你觉着引用名句写一个文段比较难,把一个主题明确的文段简化成三句话,即“观点句+引用句+总结句”,从小微写作开始,给自己定一个不会失败的小目标,若日拱一卒,功必不唐捐。


Q:如何在Markdown中创建一级标题?
A:在文本前加上一个 # ,例如:# 一级标题
Q:Markdown里怎样强调一段文本?
A:用星号(*)包裹这段文本,如:*要强调的文本*
Q:怎么在Markdown文档里插入一个链接?
A:将链接显示的文本放在方括号 [] 中,链接地址放在后面的圆括号 () 里,例如:[链接文本](*s://具体链接地址)
Q:如何在Markdown中插入代码?
A:使用反引号(`)包围代码,例如:`print("这是一段代码")`
Q:在Markdown中如何创建列表?
A:在列表项前加上破折号(-),如:
Q:怎样在Markdown中引用文本?
A:在文本行前加上大于号(>),如:
Q:在Markdown里怎么插入一张图片?
A:在方括号 [] 里写图片的替代文本,后面括号 () 中为图片的URL,例如:[示例图片](*s://example*/image.jpg)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