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名校高三模拟预测作文题及范文:美,源于客观存在的主观感受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美,源于客观存在的主观感受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美在人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感受,是人在内心感受影响下产生的对外界物象的主观情愫。
针对“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一美学议题,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选择其中一方的立场,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一美学议题,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选择其中一方的立场,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确立自己的观点:考生需要明确表态,是认为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一观点可以是基于个人的生活体验、哲学观念或美学理论。
论证自己的观点:考生需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论和实例支持。例如,如果认为美是客观存在,可以阐述自然界、艺术作品等的美感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存在的。如果认为美是主观感受,可以探讨同一件事物在不同人心中产生的美感差异。
反驳对方观点:考生需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例如,如果对方认为美是客观存在,可以指出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对方认为美是主观感受,可以强调事物本身存在的客观美感。
总结全文:在文章结尾,考生可以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同时,可以对未来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和期待。
总之,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美的本质,以及美感产生的根源。考生可以通过论述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点的鲜明性、论述的逻辑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美,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自古以来,美的本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部分人坚信,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受人类意识支配,甚至在人类发现它之前,美就已经存在。另一部分人则主张,美是主观的感受,是人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主观感悟。在我看来,美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感受,它是主客观相互交融的产物。
在自然界中,山水风光、花草树木都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人类社会中的美,如艺术作品、建筑景观,也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美,无论人们是否发现、欣赏,都在那里,waiting to be discovered。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所言:“无论魏晋,山水之美,皆在于心。”这表明,美并非主观臆造,而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然而,美又是主观感受的体现。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和体验。比如,有些人钟情于古典音乐,而有些人则更喜欢流行音乐。这种主观差异,使得美更加丰富多元,充满无限可能。
我认为,美是主客观相互交融的。客观存在的美,需要主观感受去发现、去体验。正如著名画家毕加索所说:“美是在人心中的,而不是在事物本身。”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感悟,将美转化为内心的情感体验。同时,主观感受也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
更进一步地说,美不仅是自然和社会的现象,更是人类心灵的映射。当我们欣赏美时,其实是在感受内心的善良、美好和希望。美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表现,它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和谐统一。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审美标准的客观性。尽管审美具有主观性,但某些美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艺术领域,构图、色彩、节奏等元素都有其客观规律。违反这些规律,很难称之为美。因此,在主张美是主观感受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美的客观性。
美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感受。它是主客观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关注美的事物,用心去发现、体验美。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追求内心的美好。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说:“美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枯萎。”让我们共同感受美、追求美,让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
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