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11月名校联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

share

2025届高三11月名校联考语文作文汇编


    作文汇编:
    01(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5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 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 呢?”妈妈张凤侠说:“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是不是?”
    这段讨论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结合文旅剧《我的阿勒泰》,从高中语文常考的母题“有用”与“无用”之辨生发,既与近年来高考命 题中重情境、常思辨的趋势相呼应,又借由《我的阿勒泰》中的对话,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中对于“有用”的狭隘定义,鼓励学生在文字中探索自我价值的多维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真实表达。 材料给定的情景相当具有典型性,李文秀“刚回到阿勒泰”时,被“一事无成困扰着”,这一困扰来源于中 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即“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
    通过《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与 其妈妈的对话,材料引出了对“有用性”的探讨。张凤侠以草原上的树草为喻,深刻地揭示了“有用”的 相对性。这不仅是对传统实用主义观念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即无论是否对他人 产生效益,每个生命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要成为一个有 用的人,这种“有用”常强调对于他人、家庭、社会的责任,这也让一些人在陷入“一事无成”的困境时 自责、低落、精神内耗、自暴自弃,甚至做出一些极端性行为,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有用性”这一话题 作辩证思考。
    向外看,给他人提供帮助,有益于民族、国家是“有用”;向内看,“有用”的标准不应该只是由外部所决 定,还在于不需要被外界的眼光所束缚,就像大自然中的树草一样,即使你在社会上并不起眼,但作为一 个独立的个体,你依然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考生如能结合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探讨清楚何为真正 “有用”即为切题。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分析:
    1.“有用”与“无用”的相对性:探讨在不同情境、不同评价体系下,“有用”与“无用”是如何相互转 化的。例如,某些技能或知识可能在当前社会看似无用,但在特定时刻或未来可能发挥巨大作用。
    2.“无用之用,即为大用”:借鉴古代哲学思想,分析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如艺术、文学、自然美景 等)如何在精神层面滋养人心,提升生活品质,从而成为“大用”。
    3.与“无用”和解:讨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无用”之处,以及这些“无用” 如何成为个人独特性、创造力和幸福感的源泉。
    4.反思社会观念对“无用”的偏见:批判现代社会中过度强调“有用”的实用主义观念,以及这种偏见对 个体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题的写作空间较大,考生能从对“有用”的思考、扬弃出发,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选择等命题 展开讨论即可。
    立意:
    1.万物逍遥,何问用否?   
    2.有无相调,可为用之。
    3.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4.有用是地基,无用是华屋。
    5.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例文:
    万物逍遥,何问用否?
    阿勒泰无垠草原之上,草木静静生长,不问有用无用,只随风摇曳,自在逍遥。当李文秀在阿勒泰的 草原上,面对妈妈的回答,她或许开始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有用与否”的外界评判,而在 于内心的自在与超脱。
    李文秀的困扰有其渊源。自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一切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人们用“职业赛道” 取代“人生规划”,不断以加速度从“出发”直抵“到达”。一个个成就被“打卡”,一项项发明被“解锁”, 世界发展一日千里,财富丰盈前所未有,然而人们却越发焦虑与紧张――唯结果论成为通行真理,社会达 尔文主义成为竞争者心照不宣的准则。
    在此番你追我赶,唯恐落于人后的时代潮涌中,“无用”的评价将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我们 未必不能手捧《庄子》,来一场心灵的逍遥游。
    放下“有用与否”的执念,方得自在情怀。鲲鹏之显现,旨在映照小雀之浅薄。然而我们若执迷于大 鹏之伟力,计较“以大鹏之用,可取代多少架货运飞机”,这岂非重蹈小雀之覆辙?鲲鹏寓言的精髓,非在 于力量之大小,而在于视野之开阔,或曰境界之提升。小大之别,实则是眼界之高下。数丈与九万里,自 不可相提并论。立于不同高度观世,景象自是大相径庭。若你纠结于外部评价,得失纠葛间,难免落得彻 夜难眠,然而换个角度看,鲲可以化作鹏,庄周可以化作蝴蝶,山、水、你、我俱融化在十日并出的光芒 中,又有何执念呢?   
    具备“顺其自然”的心境,拥抱自我丰盈。宋荣子洞察人间纷扰,超脱荣辱之境,却仍未能触及逍遥 之真谛,盖因其尚未达到无我之化境;列子乘风而行,风停则必坠凡尘。宋荣与列子,皆有所依凭,而人 生若有所待,便如身负枷锁,难以自在。万物自有意义,对李文秀而言亦是如此:当她顺应自然,内心无 羁之时,天地灵韵便汇集到她的笔下,流淌出关于阿勒泰的诗篇,昭示出草木有情,万物自有意义。
    人生于世,或许我们都免不了迎来送往、身不由己,也难免遭遇寒风彻骨、无计可施的时刻。但请不 要忘记每个人心中那片阿勒泰草原,它让我们挣脱实用主义的枷锁,以超越之姿,审美之心,旷达之怀, 自在逍遥。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