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句默写答题技巧解析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解析
一、题型特点分析及应对技巧
一、提示型:
题干所提供的语境材料对要求默写的句子会从某个角度进行提示。而这个“提示”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关键与突破口。
【题型示例】
(1)(2022新高考Ⅰ卷)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全国甲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3)(2022全国乙卷)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4)(2020新高考Ⅱ卷)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答题演示】
准确理解语境材料的含意,明确语境材料提示内容的指向。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语,联想诗中可用来答题的句子。比如,例(1)中,根据提示语“写到乐器的句子”,我们就可以马上想到在《诗经・关雎》中关于乐器描写的两个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于是答案呼之欲出。
例(2)中根据提示语“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就可以写出答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例(3)中根据提示语“两句中的数目字”,就能马上想到《锦瑟》中带数目字的两句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例(4)中根据提示语“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就可以写出答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应对技巧】
准确解答“提示型”试题,首先,要提高审题能力,注意审读题干出现的“提示语”,梳理其重点,明确问题指向,进一步思考其内容指向和范围限制。其次,根据“提示语”进行联想,联系课文内容,确定可作为答案的诗句。切忌急于作答,避免一看到熟悉的内容就兴奋地轻率作答。
二、阐释型:
题干所提供的语境材料是对要求默写语句的具体阐释,表述中有明确的关键词暗示答案。
【题型示例】
(1)(2022全国甲卷)《诗经・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住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2022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答题演示】
解答此类“阐释型”题目,就要准确寻找语境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命题者在题干的语境表述中,一般会用到所要默写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因此,做题时只要仔细审题,勾画出这些词语,再联想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就可以比较容易写出答案来了。
例(1)中,根据阐释“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住昔”“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便可准确写出答案“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例(2)中,根据阐释语句“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可知,答案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例(3)中,根据阐释语句“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便可准确写出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应对技巧】
要准确解答此类“阐释型”题目,必修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注意准确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在复习时,要扎扎实实落实文言词语,尤其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更要拓展联系,弄清其经常用到的意义,这样不但能提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境式默写也有很大帮助,因为有时语境材料的表述会有对一些关键词的阐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