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上海市青浦区思辨类作文模拟题及满分范文欣赏

share

    青浦区作文题
    人们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只是因为能从中获得乐趣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满分范文一
    以乐趣穿越荆棘险途(67分)
    《老人与海》中硬汉接受命运的挑战而乘孤舟于大海之中,经历数日与巨鲨狂浪的斗争,终携一副马林鱼骨架而归。这一经历引人深思:人们主动迎接挑战只是因为能从挑战中收获乐趣吗?
    不可否认的是,乐趣是驱使我们主动迎接挑战的因素之一。接受挑战,会带给我们一种大义凛然、渴望挑战的兴奋感。挑战的过程则给予我们不断努力、调整方向,以向成功进发的充实、进取之乐。最后挑战的结果,不论成败,皆带给我们一种拼尽全力之后的满足感。
    但是,主动接受挑战,只是乐趣使然吗?
    以尼来的观,点来看,驱使人们主动接受挑战的,是“越挫越勇”的酒神精神。艰难危险性使挑战之路充满了挫折,而这种挫折不会阻挡人们,反而让人主动面对挫折,并以坚强的意志全力克服。接受挑战,或许就是满足个人价值与力量的体现,彰显生命的独特意义。或许这正是与命运抗争的西西弗斯、接受捕鱼挑战的“老人”执意前行的原因。
    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也给予了我们接受挑战的动力。是看到同样为人但拥有截然不同的地位与命运,让《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律师汤姆主动挑战种族歧视的权威,坚持力黑人做无罪辩护;是目睹了社会上的黑暗强权,即使遭驱逐出境仍以《古拉格群岛》坚守人类正义的底线。这种情怀超越了个人利益得失之较,让人们主动去迎战、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乐趣与这些推动因素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或许可以说乐趣是其他因素的驱动力,是根植于这种主动挑战的精神内核。就本质而言,“乐趣”标志的是M足感心理,是向往的动力,而无论是个人价值的追求,还是社会责任的承担,在本质上都是这种乐趣的外化―个人意义价值诉求的背后是有所作为的驱动,是对公平正义原则实现的渴望,正是这种对平等待遇的向往,让我们肩负社会责任,共同迎接挑战。
    其实人们积极主动接受挑战,也是自我的充足满足,它为加缪所说的“荒诞人生”找到了意义与落足之地,同时间接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向前发展,不断开拓更广阔的未知领域。让我们以这种乐趣力精神内核,主动迎接挑战,穿过荆棘与险途,向更好的未来远望。
    满分范文二
    仰观挑战之艰,俯察乐趣之谛
    人们积极主动接受挑战,只是因为能从挑战中获得乐趣吗?私以为,这揭示了挑战与乐趣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先厘清概念。“积极主动”是指人的主观倾向,与被迫相对;“挑战”是指人一时之间难以跨越的困难或挫折,是与人的能力暂不匹配之事物;“乐趣”可以是挑战过程中的快乐,亦可以是克服挑战之后的成就感。
    毋庸讳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积极主动接受挑战,确是因为能从挑战中获得乐趣。究其原因,其一,乐趣能激发兴趣,而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指引人积极主动接受挑战;其二,人之本性是喜“乐”恶“苦”的,换言之,挑战之所以不被人们接受,根源在于挑战不易,而乐趣此时便如对症之药,因而不难理解乐趣的巨大驱动力;其三,当下,生活中充斥着枯燥无味的循环往复,因而人们呼吁乐趣的回归,渴望通过乐趣来勉励自我接受挑战。
    倘若一味以乐趣为是否接受挑战的唯一衡量标准,那么人之为人的意义又将何去何从?试问:如若没有乐趣,我们便不接受挑战了吗?首先,乐趣具有滞后性。一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人有一种无法避免的倾向,那就是在经历之前就评判。未来无法预知,这意味着很多事物在真正开始前很难看到乐趣,此时将其作为唯一标准,便会面临“主观愿意挑战”的崩溃,失去内驱动力的支撑。其次,大千世界中并非所有挑战都有乐趣,那么人们就真的不去挑战了吗?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然而,“再暗的夜也会有人采芙蓉”,面对危机,总要有人负重前行。最后,乐趣缺乏评判的标准。何为乐趣?似乎并无明确的定义,生活并不是缺少乐趣,而是缺少发现乐趣的眼睛,积极主动,方有所收获,方可能体验乐趣是什么。
    由此可见,除乐趣外,人乐意接受挑战是有多种原因的,如信仰、责任感、使命感等,并不只是因为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乐趣并不等同于低级趣味,若只有低级趣味,我们终将沦为游戏人生的附庸,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乐趣的标准。是故理趣应成为人们追寻的心之所向,要摒弃恶俗的低级乐趣。
    进一步慎思明辨,挑战与乐趣并非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主动接受挑战并克服挑战可以带来乐趣,而乐趣又能进一步成为主动接受挑战的源生动力,如此将形成良性循环。人生成功的秘诀便在于用力抖落身上的泥土,并使之成为成功的台阶,两者寓于对立统一体之中。
    当下,不乏有人以“没有乐趣”为借口,实则行偷懒懈怠之实,试问:因看不到乐而不去挑战,又何来真正的人生之乐呢?与之相反,樊锦诗为守护莫高窟文化而献出毕生心血;屠呦呦用了大半生时间研究青蒿素,面对种种挫折依然痴迷于此,未曾停歇;“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主动放弃低级的物质乐趣,转而奔向克服挑战带来的高级乐趣。
    是故我们呼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切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迈出第一步,直面挑战,勇于探索尝试。
    《兰亭集序》中有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我亦有言:仰观挑战之艰,俯察乐趣之谛。谨以此作结。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