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中的挫败感及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能力

share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很滑稽?从小学到高中,历经十二年学习,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不到。即便从事专业工作,比如计算机码农,小学和中学所学的很多内容也用不上。义务教育广泛铺开众多知识,假设或许以后能用到,便要求学生必须学习,还让拼命刷题,融入很多技巧,这导致学生异常厌学、烦躁。真正能学好各科并在高考胜出的人较少,说实话,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大脑也运转不过来。那该怎么办?如何看待此事呢?各位要记住,即便每门成绩不好或偏科,也一定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这非常重要。什么是顽强拼搏?就是打倒了站起来,不断重复。这其实就是如何对待失败。我们的教育有个特点,会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强烈的挫败感。全班五十个同学,只有前十名算成绩好,后面四十名不算。而且成绩好的学生还常被老师和家长提醒,比如‘你从第五名掉到第八名了,成绩下滑太厉害,再这样考不上高中’之类的话,从小听到大,让人很挫败、没自信,这就是‘挫败教育’,而非‘挫折教育’。所以说,脸皮厚一点的孩子有前途,因为他们能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中,大部分事情都会失败,记住这个结论: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的事注定失败,但只要成功一次就能翻身。所以,如何面对失败是我们在考试、刷题、学习、体育、劳动等各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学知识可能无用,但懂得如何经历多次失败后成功一次,却非常有用。这种修炼是多方面的,除了在家刷题,建议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对大脑发育很有帮助。让孩子做家务也是同理,能让孩子明白事理。不能只让孩子在房间刷题,指望其进全班前十名,这种几率很低。仅靠这一种方式,很难培养出内心坚强、历经多次失败仍能成功一次的孩子。要多方面、全方位思考,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这样他们以后才可能成功,而不是只比拼刷题速度和准确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带来的挫败感常常让家长和孩子都倍感困扰。就像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学了大量现实中可能用不到的知识,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这些问题呢?首先,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告诉孩子,人生中失败是常态,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可能失败,但只要抓住一次机会成功,就可能改变命运。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气。比如,孩子在考试中失利,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精神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无数次失败仍不放弃,让孩子明白坚持和拼搏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如登山、长跑等,锻炼他们的意志。体育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对大脑发育有益。像打篮球、踢足球等团队运动,能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让孩子做家务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做家务,孩子能明白生活的不易,学会承担责任,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帮忙做饭、打扫房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此外,家长要避免过度关注成绩排名。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刷题速度和准确度,而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总之,面对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具备面对失败的勇气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教育、挫败感、顽强拼搏、面对失败、培养孩子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