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时间
2025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时间」作文突破50+!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适用主题
时间
示范文段
天不言而四时行,时间较初是一个抽象而难以把握的概念。从人类先祖结绳记掌握,成为文明拓进的一个向度。当然在历史上,古人很早就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意识,形成了“贱尺璧而重寸阴”的惜时态度,形成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守时观念。以识时、惜时、守时为内涵的时间文明,提醒我们科学把握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一切梦想的花开,都离不开时间的浇灌,一切文明的进阶,都离不开时间的助力。时间总是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对时间的浪费,不啻对社会文明的怠慢甚至贻误。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尤其在“无限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的语境下,更凸显出时间的宝贵、奋斗的意义。所以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当时代的车轮驶入以毫秒、微秒计时的现代社会时间的筑梦价值更加显现。涵养时间文明,刷新时间观念,我们才能激荡出彩人生、驰骋梦想国度。
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适用主题
时间
善用“时间资源
时间有价值,但时间本身无法增值。有“一万小时定律,从平凡到卓越需经历一万小时的锤炼;也有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反例,看似忙忙碌碌,到头来却一事无成。怎么让时间成为成功者的“加持”,取决于对待时间的态“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度。工作的精力”,合理配置时间资源才能实现效“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目标管果最优。“不违农理、敲钟问响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尊重规律、少走弯路其时,谷不可胜食也”,重实也是善用时间。张弛有度、轻重分明、取舍果断,都是驾驭时间的妙招。战术上的忙碌,从来都需要以战略上的谋划为支撑。应急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为的是应对变幻莫测的风险考验。化解看病难、打车难、停车难,挽回了时间损耗,增进了民生福祉。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少走了先污染后
治理的弯路,也就腾挪出宝贵的发展空间。让无序变有序,让不便变方便,让低效变智能,让杂乱变规范,都可以赋予时间以文明价值和进步意义。掌握了变革之道、进取之法,就掌握了驱动时间资源的法宝。
(李斌 人民论坛)
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强调时间的宝贵,金钱无法买到流逝的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提醒人们在年少时要勤奋努力,否则到老来只能白白悲伤后悔。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指出珍惜时间对于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说明合理规划时间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出更多时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表明不珍惜时间的人,最终会被时间抛弃。
事例素材
袁隆平院士
:年轻时有禾下乘凉梦,将自己的时间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将时间用于为世界做有意义之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四川消防员
:通过不断训练,熟练到 10 秒穿戴整齐立即着装登车出动,身负 80 斤 47 秒冲上 10 楼 130 级阶梯。他们争分夺秒,在日常训练中珍惜每一秒,为的是在火场中能多一分救援机会,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使命的担当。
1977 年恢复高考
:当年冬天,全国各地有 570 万人走进高考考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园,汲取知识力量,后来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40 多年过去,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1977 年的 2.6% 增长到 2022 年的 59.6%。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无数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也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精彩段落
时间与科技
:“光阴易逝,去而不返,是古今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在科技条件相对落后的古典时代,人们用日月星辰的运转、江河的流淌来粗略地估算时间进程。随着人类科技的加速进步,计时工具从日晷、滴漏、机械钟表…… 发展到了今天的手机、电子手表、电脑…… 当代人类对于时间的测算,几乎可以做到全球同步,分秒不差。然而,很多人却热衷于用高科技产品来打发时间,在虚度光阴后陷入更大的空虚。”
时间与人生选择
:“时间的公平,在于它给每个人都留下了同样的选择。任何一份时间,你都可以投入到三个选项里去。A 选项: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B 选项:为自己做些什么。C 选项:为让自己此刻高兴做些什么。就是这么三个小小的选项,却令人生千变万化。袁隆平院士选择了 A 选项,他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禾下乘凉梦,而后世界亿万人因此而可免于饥饿,在时间里,他完成了人生三不朽。而另一些人,不断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选择了 B 选项,若干年后也拥有了满载而归的一生。可叹的是,还有更多人用尽时代的科技,却只是选择了 C 选项,不断沉浸在麻醉自我消耗时间的事物里,蹉跎两个字,就明白无误刻在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