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两会热点主题、适用话题、作文运用及精彩时评

share

2025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两会热点」:热点主题+适用话题+作文运用+精彩时评


    名言警句
    1.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共绘发展蓝图、共谱奋进强音。
    2.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政协委员以“时时在线”的状态,书写了新时代的履职答卷:30余场政治培训让理论武装入脑入心,6019件提案、85场次协商议政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3.此刻更需人民政协拿出“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胆识,聚焦科技创新“卡脖子”难题、新质生产力培育、民生福祉提升等时代课题,既迈开脚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又善用现代科技,让大数据成为委员履职的“千里眼”,让人工智能化作社情民意的“顺风耳”,在云端架起协商议事厅,让协商议政的触角延伸到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4.春山可望,使命催征。
    5.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走过75年光辉历程的人民政协不断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6.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7.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
    8.群众反映问题、人大代表提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作部署、各部门建机制抓落实……从表达诉求到获得实惠,环环相扣的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民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
    9.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10.“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着人民,一年来沉淀的智慧结晶、积攒的奋进力量,将在这个春天里交融。
    精彩标题
    1.阔步春风 共赴新程
    2.有形有感有效 共育共创共享
    3.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乘除”
    4.共赴春约踏浪行
    5.新动能 新机遇 新启迪
    6.让民生答卷既有温度又有厚度
    7.风清气正 务实高效
    8.以绿为笔,擦亮生态底色
    9. 有“新”有“质” 砥砺前行向未来
    10. 提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DeepSeek和机器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想它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它也向我们提出了面对重大科技变化和产业变革,我们的教育如何应对,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对社会提出了特别重要的需求,尤其是对教育,所以它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范文
    以人文薪火锻造科技利刃
    当DeepSeek的代码如普罗米修斯之火照亮未知,当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以阿喀琉斯之姿跨越障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奇点的迫近,更是教育革新的历史窗口。站在文明转型的隘口,教育当以人文为盾,以创新为矛,在守护与突破中开辟新境。(开篇以神话意象切入,点明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奠定论述基调)
    回望轴心时代,柏拉图学园的门楣上镌刻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却在庭院里培育出《理想国》的哲思。这种兼容并蓄的智慧启示我们:科技素养与人文精神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像北宋沈括既著《梦溪笔谈》记录活字印刷,又写《良方》关怀民生疾苦。今天的教育更要让学生在Python代码中读懂《诗经》的比兴,在量子力学里看见庄子的逍遥。(以中外典故构建时空坐标,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文理交融的必要性
    但教育的使命不止于适应变革,更在于引领方向。当AlphaGo战胜柯洁时,韩国立即启动“脑科学教育2030”计划,不是培养更多棋手,而是重塑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这恰似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课堂应该少一些标准答案的追逐,多一些“钱学森之问”的叩击。就像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让生物工程与行为艺术碰撞,使纳米技术与诗歌韵律共振。(通过对比论证和权威引用,强调教育的前瞻性与创造性
    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守护人性的灯塔。在基因编辑可能改写生命密码的今天,重温《弗兰肯斯坦》的寓言绝非杞人忧天。都江堰之所以历经两千年仍福泽天府,不仅因巧夺天工的分水鱼嘴,更因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同样,我们的教育要在算法中植入伦理芯片,在数据流里培育共情能力,让每个学生既有图灵测试般的逻辑理性,更具备“子非鱼”式的生命关怀。(运用类比论证与文学隐喻,阐明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敦煌藏经洞的经卷曾照亮整个中亚文明,今天,我们要以教育为新的藏经洞,既保存人类最珍贵的文明基因,又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当科技浪潮拍打传统堤岸,教育当如精卫填海般执着,既要衔来创新之木构筑防波堤,更需以人文之光指引归航路。(结尾以敦煌意象收束,呼应开头神话体系,升华至文明传承高度

[1]     


share